APP下载

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的尝试

2012-08-15薇,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汉语教师教学

王 薇,祝 威

(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辽宁 沈阳 110015)

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的尝试

王 薇,祝 威

(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辽宁 沈阳 110015)

听障生信息来源有限,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写作能力普遍偏低,语言焦虑感严重。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从激发兴趣、发展语言能力、重视写作实践入手,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克服学生畏惧心理,使其感知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让他们想写、能写、常写、乐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听障生;汉语写作;视觉教学;兴趣;提高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快速立意、构思谋篇的能力,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写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新意。听障生由于听觉失聪,无法感知语言,学习语言难度增大,这就要求汉语写作教学必须从听障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评改策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听障生汉语写作能力现状及汉语写作教学现存的困难

人们常说,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反映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可见语文教学中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听障生而言,书面语是他们与健全人沟通的必要工具,写作意义尤为重要。事实上,听障生由于自身存在的生理障碍,信息来源受限,加之阅读不够丰富,达不到同龄学生的阅读量,因而缺乏文采;由于听障生手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同,汉语句法结构知识匮乏,导致汉语作文语序颠倒。同时,由于他们的思维一般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对文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即便经过训练可以书写语序正确、意义完整的句子,也存在连贯性不佳、表意不明、逻辑性差等通病,从而无法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多数听障生都对写作有畏难情绪,表现出一种语言焦虑感。如何改变听障生面对作文厌写、怕写,作文言之无物、言而无序、东拼西凑、敷衍应付的状况;如何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写作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瓶颈问题。

二、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课堂的原因和目的

由于听觉系统的缺陷,听障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较多地依赖于视觉系统,电影、电视、录像、视频等媒介,因其直观性、生动性更为他们所喜爱。基于听障生的这一生理及心理特点,秉持“大语文教学观”精神,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尝试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增强表象、记忆与思维等方面的反应强度的视觉化学习环境,呈现视觉化的学习材料,化无形为有形,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优势,丰富学生的感知,维持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聋人手语资料《她真棒》、《三个嘎小子》、《真对你们没有办法》、电视剧《潜伏》、电影《山楂树之恋》等均作为视觉教学内容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课堂。该文以电视剧《潜伏》为例,详解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的步骤和过程,并探究其开展情况。

将电视剧《潜伏》作为教学内容,是以记叙文写作课为主、阅读课为辅的系列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学生从片段写作积累到文章写作的体验过程,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课程采用对于广大听障生来说最行之有效的视觉教学直观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文本教学的枯燥性和抽象性,以鲜活和具象的立体式语言使学生走进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兴奋感,弥补听觉丧失带来的参与兴趣下降。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将所看、所想一一落实在笔头,潜移默化地形成有序的逻辑性思维。课堂上灵活运用幻灯片演示、视频播放、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和直观,可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选择《潜伏》也兼顾了时尚性原则,拉近了听障生与社会的距离,该剧主角身上勤勉、智慧、勇敢、坚定等美好的精神气质,以及剧中折射的生存法则和职场智慧,也能充分体现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三、教学过程的有效探索

(一)从听障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听障生普遍存在语言焦虑感,因此必须遵循兴趣教学、快乐教学的原则,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其自主学习性。

1.教法

(1)讨论法:播放电视剧视频前,教师列出相关问题,层层分解剧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引导学生按照逻辑性的思路来理解问题。然后集中讨论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当疑问迎刃而解时,学生能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整合资源、梳理脉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选取人物对比鲜明的典型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基础上,给出范文,引导学生体会、讨论、思考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学习记叙的顺序,深刻体会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意义,体会语言、动作、肖像、细节等各类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的妙处,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叙述完整情节,以及通过描写把握人物特征及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的能力。

(3)任务驱动:通过给学生布置查字典、回答问题、写作文、互批互改等一系列子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4)读书指导法:学生看剧情、阅读字幕,并鼓励对照小说进行对比阅读,找出改编剧本与原著情节的异同,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有效搜集和处理信息。

2.学法

听障生的合作意识相对较弱,合作学习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教师将优等生和学困生编为一个小组,课堂上组内讨论、作业互评互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合作互助的乐趣,分享共同进步的喜悦。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法和学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这些语文自学能力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且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二)以细化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剧情

鉴于听障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问题,教师提炼出若干个细化问题,分别考察学生抓住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细节的能力。在确定学生完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电视剧片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纵向思考和横向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面对余则成的批评和指责,翠平有哪些表情和动作?”“发现情况异常,余则成是什么反应?发现周会计在门外偷听,翠平前后的表情和动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等问题均强调细节,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从细微之处入手,认知并理解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和故事情节设置方式的能力。而类似“余则成和翠平之间的关系和以前相比,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等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则切中听障生的软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提示词语和重放定格片段相结合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提示问题的关键词语,并采取重放定格片段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由1-2名学生到讲台上,以手语形式将答案“说”出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记叙文写作要素进行讲解,同时为德育渗透做铺垫。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够参照提示词语正确回答问题,而且渐渐发展为能独立回答问题,甚至自主提炼关键词。

(四)课堂分层写作练习

教师从尊重个体差异出发,分层布置课堂写作练习作业。通常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逐一写出黑板上细化问题的答案;第二层,写出整段视频的剧情梗概(不少于120字);第三层,写出整段视频的剧情梗概,并适当融入自己的理解(不少于150字)。分类指导、分别对待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随着写作题目难度的加深,各层次学生写作水平均有一定的提高。教师还针对不同目的设计了多样化的作业,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感。

(五)通过主题写作渗透记叙文写作技巧

《潜伏》系列课程以引导学生将选段情节写成完整清晰的简单记叙文为主要的知识目标。通过节选整段情节,确定写作题目(如《翠平到来》、《给翠平接风》、《隔墙有耳》、《秋掌柜被捕》、《左蓝牺牲》等),可以为听障生提供一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作文六要素俱全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细节、心理描写,教会学生在文章中正确运用记叙文常用描写方式,并适当地运用议论、抒情。

(六)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

课堂主要采用互批互改和重点批改的方式。互批互改利用优等生和学困生搭配组合、平等参与的模式,以点带面,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快乐。重点批改则是教师和助教挑选既有亮点也有缺点,且字迹工整的范文,通过投影展示,主要从用词、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和修改。课下主要采用教师全批全改、面批面改的方式,帮助学生直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七)通过对比人物情节引导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潜伏》有小说和剧本两个版本,改动较大,延展性强,利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开展拓展阅读。小说和剧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有着各自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及对政治、历史的不同理解,教师利用《潜伏》系列课程鼓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写作的源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书里面别人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形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八)针对听障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选取选段中的典型对白,请学生表演,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感。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白,进行德育渗透,实现情感升华。比如,针对很多听障生脾气火爆,极易与他人产生误解和冲突的特性,教师将体现耐心和互助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的对白作为实现情感升华目标的载体。针对当下信仰缺失的问题,教师对贯穿于《潜伏》的职业信仰和人生信仰,在系列课程分步骤进行重点德育渗透,引导学生产生认同感。

感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然而,听障生因听力缺陷给感知觉带来许多影响,他们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以耳代目”,因此,在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中,应针对听障生特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化无形为有形,充分利用听障生的视觉优势,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其感知觉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作为一个尝试性教学实践,将视觉教学引入听障生汉语写作教学还在不断完善和实践论证的过程中。经过样本抽查证明,多数学生开始由不爱写、不会写转向想写、能写、常写、乐写。笔者将深入研究、不断论证,积极探索提高听障生汉语写作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1]冷明书,李雪莲.发展聋生写作能力的几种途径[J].新华教育研究,2009,(3).

[2]高祝香.开放型作文教学设计与聋生作文训练的有效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

[3]王 青.构建引导聋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教育,2010,(1).

[4]谈秀菁,蔡希美.聋校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势倾向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0).

[5]刘叔毓.关于改善高等学校聋生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1).

G642

A

1673-0046(2012)5-0162-02

猜你喜欢

汉语教师教学
学汉语
最美教师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追剧宅女教汉语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