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传统农业县在生态县规划中的步骤和措施

2012-08-15葛红林张清娟李保芳景秀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夏县生态建设

葛红林,张清娟,李保芳,景秀文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浅述传统农业县在生态县规划中的步骤和措施

葛红林,张清娟,李保芳,景秀文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针对我国北方传统农业县在生态县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论文以山西省夏县为例,结合实际调查,以国家和山西省有关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为指导,以编制导则为依据,结合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步骤和措施。

夏县;生态县;规划;步骤;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党中央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而生态县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决策。建设生态县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产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一、夏县县情概述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西麓,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带,因我国奴隶社会首个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全县国土面积1352.6 km2,地形概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共辖六镇五乡,257个行政区,36万人。夏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嫘祖、大禹、司马光等历史名人的家乡,也是革命时期河东特委、中条地委的活动中心。受地理环境和各方面因素制约,夏县是一个“工业弱、财政穷,但生态优势明显”的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扬长补短,明确提出“生态立县、建设生态夏县”的发展思路与定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到2015年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要求。

根据夏县的实际县情,在对该县的生态规划中力求创新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倡导新理念、探索新机制、实践新模式、构筑新格局,明确生态县建设的近、中、远期的阶段性目标,重点建设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落实近期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勾画夏县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二、夏县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

夏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粮棉、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粮棉、水果和蔬菜,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曾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地域环境、传统观念、经济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再加上农业自身的弱质产业局限,经济发展比较缓慢,1991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0年虽实现了整体脱贫,但全县十一个乡镇中目前仍有八个乡镇78个行政村仍十分贫困,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两区”开发县。

近年来,全县呈现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工业环境,农业与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夏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夏县第三产业尤其旅游业发展迅速,开发并完成了泗交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司马温公祠和堆云洞的修复扩建、温泉三星级宾馆改造和洗浴中心建设,及瑶台山景区的恢复开发,初步形成了以泗交漂流、温泉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线和以司马温公祠、瑶台山和宇达工业雕塑园为主的人文旅游线。

夏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污染较轻,具有生态环境较好的基础和传统的造林绿化优势。但目前夏县经济增长呈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粗放型增长的特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夏县境内的水体同时承担运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功能,因此,加大水源地的安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三、县域环境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紧邻运城市区,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等超过国家标准,位居全省前列,曾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保护先进县”等荣誉;境内山水资源得天独厚,人文历史和自然景点众多。

劣势:经济发展缓慢,环保基础设施陈旧;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布局不平衡;环境的监管能力薄弱等。

四、规划的阶段及区划方案的制定

针对该县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县规划的要求,将其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分别为启动阶段、达标推进阶段、验收提高阶段。

遵循主体生态功能突出、局部灵活多样;生态功能分异与景观生态结构一致;生态完整性和便于管理等原则,将夏县划分为东部山区生态保护区、中部山前生态控制区、西部平原生态协调区这三部分。

五、生态县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内容

1.建设高效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传统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推动发展模式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高效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

2.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

加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管理,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切实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抓好县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三废”治理力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2年,新增道路、河堤绿化130km,完善农田林网30万亩,建设园林村镇l20个,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50%、60%。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和废水治理达标率均达到100%,废气治理达标率达到90%以上,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3.建设舒适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

遵循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夏县城市化发展趋势与特点,深化城镇体系规划,提高城镇文化品味,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的布局,进一步完善能源、交通、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快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将夏县建成布局合理、绿视较高、舒适度较好、城乡生态功能显著的人居环境区,打造成“运城市后花园”和“山西省最重要的风景疗养区之一”。至2012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至2015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m2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8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生态乡镇考核标准。

4.培育开拓创新的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是指人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结果形成的文化,包括体制文化、认知文化、心态文化和物态文化。夏县生态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重点推进全民生态意识和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倡导符合生态和环保要求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生产发展观和生活观,培育先进文化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和生活风尚,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各级政府领导和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建设扎实可靠的能力保障体系

以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科技兴县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制定和健全适合夏县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高效、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建设,从而确保生态县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并确保“生态立县”的执政理念长期坚持下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惠及世世代代。

围绕上述“四大体系”的建设任务,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启动点的要求,重点进行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六大内容的建设。

[1]施问超,徐斌,李乃铨,杨竞寸.生态县规划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5).

[2]卞有生,何军,张文国.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编制导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4,(11).

[3]周丽平.浅述建设生态县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1).

[4]韦敏刚.浅谈生态县城的环境建设[J].沿海环境,2001,(5).

[5]裴日昌.大丰县开展生态县建设的几点做法[J].污染防治技术,1994,(1).

[6]白效明.浅谈“生态县”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杂志,1986,(6).

[7]叶枝茂,陈秀龙.以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发展生态县规划——以宁海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

[8]王如松,贾敬业,冯永源,曹明奎,窦贻俭,顾永年.生态县的科学内涵及其指标体系 [J].生态学报,1991,(2).

[9]贾敬业,冯永源,窦贻俭,顾永年.生态县评价体系及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 [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1992,(2).

[10]陶克菲.生态建设新指标促节能减排——解读《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J].环境教育,2008,(2).

[11]郑伯红,朱顺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规划研究——以华容县为例[J].中外建筑,2007,(5).

F207

A

1673-0046(2012)5-0018-02

猜你喜欢

夏县生态建设
多措并举严防火灾 守护夏县绿水青山
夏县葡萄销四方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夏县: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
训俭醒一人 家范正万家——夏县多措并举弘扬司马光廉政文化侧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