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少林武术学校发展现状与分析
2012-08-15闫慧琴
闫慧琴
(运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运城自古就是武圣关公的故里,每年在运城地区为弘扬武术文化的活动数不胜数。运城市少林武术学校的建校,对学生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专业的武术学校不仅传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少林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发现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文章以运城市少林武术学校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对运城市少林武术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问卷有效率97%。
查阅近几年有关武术馆校的发展情况的期刊、书籍、论文等有关资料,阅读近现代我国武术发展的有关史料,对其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综合汇总。论文根据“专家咨询评价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问卷符合调查目的和任务及研究需要,并用“重复测试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
一、运城市少林武校的师资力量
1.运城市武术学校教练员的现状
教练员的学历代表其曾经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初中的教师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调查表明,学历合格的教练员只占总人数的17%,有一多半的教练员学历水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从教练员的执教年限来看,66%的教练执教年限不足五年,说明少林武校的教练员学历、执教年限普遍偏低。
2.文化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显示,武校文化课教师,大专占20%,中专占55%,其他占25%,本科没有。而且执教年限大都在五年以下,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很少,说明少林武校的文化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办学指导思想错误,办学目的只是为了盈利,不愿意在师资方面投入经费。(2)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好,不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来此任教。(3)文化课教师的待遇不合理,根据访谈得知,少林武校文化教师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兼职教师就是学校为了节省资金临时从外面聘请的教师,只付代课费。再者,就是部分教师担任多门课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大,导致文化课教师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武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武术教练少,文化素质偏低,有的教练直接毕业于武术学校,虽然有一定专长,但缺乏教育学和训练学的系统知识,根本不懂什么教法,更谈不上合理安排运动量来进行武术动作技能的传授。因此,尽快提高教练整体素质水平是武术学校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少林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现状
1.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现状
调查发现,运城市少林武校开设了散手搏击班,保安经警班、散手专业班、竞赛套路班等,其中散手搏击班主要培养比赛运动员。保安经警班主要学习散打、擒拿、格斗等警用实战格斗功夫。竞赛套路班主要学习南拳、长拳、器械、对练等国家规定的套路。散手专业班以散手教学为主,强化技击训练。调查发现,运城市少林武校开设的项目虽对就业有相对的针对性,但是对于现在武术向大众养生武术方向发展的趋势把握得不够。对于专业的教学,没有专业教材,教学只是停留在技术的传授上,偶尔会在训练中传授理论知识。像这样专业性很强的武术类院校,教材的匮乏和滞后使得学生不能满足学习需求,造成学生不爱习练武术的结果。
2.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现状
文化课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调查得知,学校每天文化课所占时间五小时,训练时间平均五小时,如果武术学校平均五小时的训练,很难保证文化课学习的质量。这样的现状有悖于当初武校的办学宗旨,使得学生出现武盛文衰的现象。小学初中教材采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高中采用的是职高教材,但学校只开设一些最基本的课程。另外,教学图书资料和硬件设施的缺乏、教学过程的不严谨等因素是制约武术学校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客观原因。长此下去,学生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文化知识素质的全新要求,培养不出文武双全的合格人才。
3.德育调查
学生德育方面的调查包括领导管理、德育途径、德育效果三个方面。结果显示,武校管理者对德育工作没有充分重视,只是象征性地在课堂上讲讲,从来没有参加过有关活动。德育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思想品德表现、教师表率作用以及社会反映三方面。武校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令人担忧,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存在严重的偏差,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盗窃、抢劫等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对武校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都反映武校的学生思想素质普遍较差,教练员的文化素质较差,亟待提高。武校教育重训练、不重德育和教学的倾向十分严重,必须尽快得到扭转。
三、运城市少林武校学生的现状
1.学生去武校的动机
从学生选择去武校的动机不难看出,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明显不够,对武术的功能和价值缺乏了解,致使选择武术院校的动机不充分。学生来校的目的只是因为喜欢武术,或是想通过习武达到强身健体及防身自卫的目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国武术的了解与认识。
2.学生对武校的满意度
有40%的学生对武校不满意,30%的学生对武校不太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武校的硬件设施不好及师资力量缺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的。据悉,运城武校在建校初期也曾风靡一时,受到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每年来武校学习的人数平均保持在1000人以上,说明武校还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学校应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3.学校的生源和学生出路现状
(1)武术学校在校人数情况
少林武校的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由2005年的1000人锐减到现在的不到200多人,学校的招生开始变得困难,情况不容乐观。调查得知,运城市武术学校的学生有74,5%来自本省,25.5%来自外省。这一现象表明运城武术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本省学生,来自外省的学生较少。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较差,没能吸引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学生。而来自本省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来自农村,主要是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也没有很好的出路,家长便把孩子送到城里想让孩子学得一技之长为以后做打算。
(2)学生的出路统计调查
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当保安,或者从事其他行业,能够进入专业队、高等院校深造的比例很小,向体育产业输送的人才也十分有限,能够担当名牌教练或武打演员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另外,学校的升学率也比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对文化课的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文化成绩普遍不高。这一现象明显地反应了经过武术学校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少林武术院校目前的发展岌岌可危。
4.武术学校学生的学习气氛
通过对武术学校的考察走访、对学生的座谈了解到,武术学校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浓,学生文化课成绩比普通中学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这主要是因为武术学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文化课成绩差异很大,真正从一年级就进武术学校上学、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较少,绝大部分是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父母不在身边没办法管理孩子,就选择了武术学校。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和学校都管不了,不爱上学,这部分家长选择学校的目的就是让武术学校管理好孩子。这样一些学生进入学校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面对这一状况,学校应尽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这一局面。
5.武术学校经营管理模式
武术学校的领导体制是领导和管理武术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社会力量办学有关法规明确规定:校长或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五年以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以及与教育机构层次相适应的学历水平,并经过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由于少林武术学校是一所私立性质的学校,学校的生杀大权全由校长一人说了算,而校长从小习武,学历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影响了少林武校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师资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以求能满足新形势下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和能力的思考,并且协调文化课的师资水平。
2.学校陈旧的硬件设施,包括场地器材等已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生源。
3.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武术专业课的内容不符合现代的人才要求,文化课的设立力度不够,不能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4.武校学生的就业出路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出路狭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担心未来的出路。
5.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制约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建议
1.充分利用影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外宣传;也可以通过明星或培养自己的明星来介绍推广自己,使广大喜武青少年认识、了解、喜爱武术。
2.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在武术学校管理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规范武术学校办学的软硬条件,对武术学校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人员、课程设置、专业内容设置等方面严格要求,并制定武校评比制度,进一步完善武术学校的教学与训练。
3.加强武术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武术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开拓思路,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吸引和稳定住优秀的师资队伍;端正办学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思想上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机构和途径,专人负责常抓不懈;武术学校要贯彻落实“以文为主”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教学质量。
4.加强多方面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武校首先要发扬传统拳优势,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传统拳人才;其次,武校不断丰富和加强竞技武术、散打、跆拳道等内容的教育;最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加强对专业队伍、高等院校的输送以及开拓其他就业渠道等。
5.把武术文化作为必修课,引导学生既学武又习文,不断加强武德修养。武术馆校在培养武术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到文武并重,既要重视技艺传授,又要重视武德和文化修养,培养习武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既懂技术,又懂得武术的思想理论内涵、内在运动规律,及它的健身、观赏、医学等社会价值与现代商业价值。
[1]刘泳,曹晓培.山东省武术馆校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5).
[2]王国琪,任海.我国武术馆校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1,(11).
[3]洪浩.武术馆校路在何方[J].中华武术,2000,(4).
[4]郝怀木.试论我国社会武术的发展战略[J].武术科学研究,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