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困境及对策略论

2012-08-15李晓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大学

李晓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困境及对策略论

李晓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教育资源是社会为高等教育过程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总称,其配置程度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的效益。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合理配置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事实上高校教育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配置,近些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显得更加紧迫,论文在我国高校资源配置的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高校资源配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高校资源;配置;对策

高校教育资源是社会为高等教育过程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总称,它是高校的各项工作保持良好运行的基础。我国的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显得格外重要。近些年来,高校资源配置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高校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措施,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服务。

一、我国高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情况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上文已经提到,高校资源主要是由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构成的,总的来说,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师资方面内部结构基本完善,结构也基本符合要求;学校的财务运转与各部门工作有机结合,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的物质条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继续改善。然而,我国高校资源配置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具体来说,有如下问题:

(一)高校资源的管理体制滞后

单位和个人缺乏责任意识和节约意识,将高校视为了免费的资源,因而造成了机构庞杂、人员繁冗、后勤开支过大,责、权、利不清,高校支出快速增长等不良现象。现在甚至出现这样的事情:有些大学机构人员逐年膨胀,行政开支以年10%的速度递增。同时,高校内部存在利益上的重要差异,比如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之间或是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甚至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兴趣差异,这些也都是造成大学资源管理不流畅的原因。

(二)高校资源的运作方式不够细化

目前,我国的高校资源基本上全靠国家统一调配,经费也由国家拨给;资源运转是受到行政干预的,学生由国家统招、教师由行政统一安排、干部由党委统一任命、职称工资按国家指标同步晋升,长期不变。教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其质量高低缺乏社会评判。科研成果许多放在纸堆里,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总之,教学、科研在无动力、无压力的封闭环境缓缓地进行。对于社会需求,高校亦不能及时地作出反应,形成高校的封闭性和迟钝性,从而也阻碍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必要联系。

(三)高校各种资源增值低

我国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各种资源的效益较差。比如家底不清、账物不符,房屋资源过度占用、大批场地闲置,重钱轻物,购、用、管脱节,致使设备陈旧落后,每年核销大量资产这些现象,不仅使生产成本增大,资源价值降低,同时也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正是由于我们的规模效益未赶上世界平均水平,才使得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远低于部分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价值未充分发挥。

(四)高校对自身的发展规划缺乏研究

我国的高校一直以来只注重科学研究活动,然而却缺乏对自身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研究。有时候出于需要,我们就经常直接去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或是听听学者的建议,而关于大学自身的思考和研究实在是少之又少,致使我们没有明晰的办学目标,无法评价资源使用的有效性,阻碍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影响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因剖析

高校资源未被合理有效配置,导致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原因:

1.高校资源管理体制的影响

政府在对高校资源的管理体制上,仍然沿用了行政方式对其进行直接管理的模式,政府的职能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高校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的,但是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仍按照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规定对高校进行管理。财政部等部委基于其享有的资源分配权,经常对高校资源管理进行直接干预,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而且同一部委的,不同司局各管一摊,缺乏统筹协调,均要求对其主管的项目独立进行管理,以方便其评估工作成绩,结果加剧了高校内部的重复建设,妨碍了高校内部的资源共享。

除此以外,学校内部对于资源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譬如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中,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管理标准不够统一,“统一制度,分层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的真正落实途径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教学研究型大学模式的推广,传统的以教学为主体的管理框架显得有些不相适应,学院与科研院所在资源配置与管理上的矛盾日益显现,甚至冲突很严重,不同资源配置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衔接,容易导致资源的重复管理和低效。

2.高校资源运行机制的影响

在我国高校的内部,注重效益与节约资源的资源配置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严重缺失,同时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资源分配、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市场机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办学成本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以及学校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和监督资源分配的机制。正因如此,导致高校资源利用率低,未能获得较大的增值空间。

3.高校资源管理方式的影响

高校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尚需极大改善。很多学校的家底不清,不能为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和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未能建立起资产管理体系;并且,预算管理体系与方式也有缺陷,财务预算与事业计划为有效连接,没有形成覆盖各个部门、各个经费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与规范性,缺乏对预算超支的有效制约,甚至有些学校管理十分粗放,经费切块后即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严重影响了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和资源严重浪费的后果,从而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针对上述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高校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三、关于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路径求索

(一)关于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指导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具体来说,根据科学发展观和高校资源配置的实践,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应坚持以下原则: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一切工作都应为学生服务,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使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2.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高校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在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因素,根据实际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发展战略,千方百计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并按照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配置。

3.要坚持宏观管理、统筹兼顾的原则

高校对资源要进行宏观管理,对资源的配置也应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较为完善的资源配置方案。定期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实现高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关于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对策

1.让大学充分享有使用经费的自主权

目前,我国高校资源的使用以及如何办教育、开设专业等方面仍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模式,然而政府往往不能充分了解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决策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因此大学资源普遍没有得到高效率的使用。要改变这种局面,最重要的是把使用经费的权利交给大学,赋予大学这方面的充分自主权。具体来说,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大学掌握其经费开支的自主权,如高校可以将裁减教职工所节余的工资用于购买设备或用于其他用途,有权自主决定缩减甚至取消某类支出;第二,高校有权根据大学的需求聘用教师并决定聘用条件,也就是按劳动力市场行情来决定员工薪酬,这样的做法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第三,高校应有权自主分配节余经费,或者将它们带入下一年度或用于投资,而不受政府官员的干预,这样才能使资源更好地为高校建设服务。而政府,应该对高校的资源配置给予扶持和帮助,如对某些项目进行补贴等。

2.提高高校建设的规模效益

大学根据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然而目标不清则是中国高校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过去一窝蜂地办研究型大学,片面地只注重规模大和专业全,过分追求研究生数量。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特色,如对于农林院校,应该注重以优势学科为基础形成特色。所以,我们应该建设有强项、有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多科型大学,并据此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充分挖掘办学潜力,而不是过度地建设那些综合性的毫无发展重心的大学。

3.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高校干部队伍的领导水平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对于干部的选拔,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并根据其领导成果择优录用,同时要时时刻刻重视提高高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教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分配,并采取多种手段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增强危机意识,促使其不断进步。

4.优化权力结构,引入激励机制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建立合理的权力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使各部门清楚自身对于资源管理的责任,并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使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入相应的检查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各方面工作检查评估的主体,确定合理奖惩的方式和力度。学校激励机制包括了对个人的激励和对院系的激励,通过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个人和院系进行适当的奖励,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和单位有效利用高校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高校资源配置事关社会各方面利益,其配置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率的高低、竞争力的强弱。尤其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高校资源的利用情况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优化学校内部资源配置,既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摆在我国高校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关键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监督,实现高校教育资源有效配置,更好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1]王科.高校资源配置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6):150-151.

[2]陶莹.我国大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北方经贸,2006,(9):125-126.

[3]谢万华,任允熙.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状况与优化配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5-7.

[4]丁福虎.高校资源配置的基本理念[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5):13-15.

[5]杜瑛.实现我国大学资源有效配置的现实选择[J].高教与经济,2003,(3):16-19.

G64

A

1673-0046(2012)5-0094-02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