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国格意识影响因素分析及培育路径调适
2012-08-15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当代大学生国格意识影响因素分析及培育路径调适
李思雨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工作,必须清楚地辨析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影响因素,造成大学生国格意识缺失的影响因素繁多复杂,从内外因的角度来看,主要可以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不良社会思潮、社会腐败问题、网络不良文化、高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等外因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培养路径。
大学生;国格;影响;因素
国格是仿人格一词生成的,是一个国家所包含的独立、主权和尊严等综合品质的集合,它是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其灵魂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国家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根本,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国民生活水平、道德进步趋势等的客观标准,[1]也是每个公民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等所应具备的品格。通过前期对大学生国格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利用数字图表说明当代大学生国格意识现状的情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工作,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清楚地辨析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影响因素,找出“症结”所在,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方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造成大学生国格意识缺失的影响因素繁多复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我们主要从内外因的角度,对大学生国格意识影响因素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国格意识缺失的主要外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影响大学生国格塑造和国格意识培育的外在客观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对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存在诸方面的不足。高校对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国格意识培育问题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目标、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要求和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简单、生硬、公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人的品德素质及其形成的复杂性之间失调;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方法僵化,方法单调,其突出表现是过于强调说教和硬性灌输以及高校校园培育大学生国格意识的文化氛围不浓厚等。
第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西方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对于我国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发展我国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张,不仅带来贸易、资本、技术、人才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不同社会文化思潮、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交锋与碰撞,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五彩斑斓的文化环境,一方面也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受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盲目崇拜,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淡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功利原则和消费主义思想等助长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与拜金主义思想,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越来越倾向于重视物质与经济的现实利益,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认为为了达到自己个人的人生目标,可不惜采取一切损人利己的方式。这些只注重个人利益得失,把国家利益抛于脑后,不顾民族使命和社会责任的错误的观念在大学生中的盛行,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为追求个人利益宁愿放弃国家、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倾向,弱化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第四,不良社会思潮的干扰。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通过各种媒介,在高校校园里广泛地传播,对高校师生,尤其是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国格意识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如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恶意歪曲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且大肆宣扬“国界的消失”、“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这种言论的传播直接助长了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使国家意识、民族观念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错误地认为,既然民族国家主权没必要存在,就没有必要弘扬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影响了大学生国格意识的形成。
第五,社会腐败问题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加剧,再加上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对人们思想的侵蚀,使得近年来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而一些大学生不能辩证地看待国家反腐倡廉的艰巨性和己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致使这些腐败问题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六,家庭对孩子的国格意识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家庭对孩子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却缺少足够的经验和时间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国格意识的教育,在青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中存在明显的误区。家长对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重学习轻素质,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片面地要求孩子在学习上要多努力、下苦功,而对孩子的道德素质、人格品质的培养却不是很重视。在家长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去提高孩子专业学习成绩的时候,却忽视了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人”,培养成一个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人,培养成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人。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孩子从小的学习目标,导致了孩子从小片面地追求高分而不是高素质;同时,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思想观念、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等对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都产生了诸多的不良后果。
第七,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首先,由于互联网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使网络成为了垃圾信息的集中营,成为了大学生接触不健康信息和文化的主渠道。形形色色的信息垃圾对于自身辨别力较弱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误导,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关于暴力和色情的信息危害性特别大,不仅直接加剧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意识的严重下滑,破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助长了各种青少年的网络犯罪,比如诈骗恐吓、释放病毒、窃取秘密、攻击他人电脑或服务器、涂改他人网页等;其次,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网络科学技术的优势在互联网上推行其政治、文化的“新殖民扩张”政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煽动,肆意低毁和歪曲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我国进行所谓的民主、人权的讨伐,竭力标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2]126试图通过宣扬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竭力鼓吹其政治模式、价值体系、道德观念等,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一代,尤其是对我国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最终实现其“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新殖民扩张”政策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一代产生了消极的同化作用,助长了当代大学生崇洋、媚洋、趋洋的心理,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盲目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
二、当代大学生国格意识缺失的主要内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代大学生国格意识缺失的主要内因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知识储备、社会生活、政治经验来看,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政治敏感、富有激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他们尚未步入社会,涉世不深、阅历有限,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其辨证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看问题往往不全面、不深刻、易偏激,意志品质相对薄弱、缺乏恒心和自制力,思想立场不坚定、易受环境影响。一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另一方面又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具有较明显的不稳定性、表面性、兼容性和矛盾性,易受外界环境左右而发生嬗变。例如,他们虽然关注国内重大政治问题,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有时不能做出较深刻的理性分析。经常人云亦云,对社会政治现象的批判存在着偏执、独断、走极端的倾向。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国格意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他们国格素养的提高。
三、改善大学生国格意识影响因素的对策
改善大学生国格意识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深化大学生国格意识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课程体系。“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只有使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格观的理论,才能使其充分认识国格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促使其自觉地追求崇高的国格素质,形成正确的国格意识;第二,整合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教育合力,建立高校、社会、家庭、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对于大学生国格意识的培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仅靠是高校教育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需要高校、社会各界、家庭和网络媒介等各自根据自己的优势,利用有效的资源相互配合,为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共同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共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格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第三,注重提高大学生自身对道德责任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自觉的、有意识的去追求崇高的国格精神,促使大学生的国格意识由被动的提高向主动的追求转变。只有大学生自身对国格意识的重要性有了较高的认识,自觉地抵制不良因素的干扰,把国格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外化到实际行动之中,才能真正地有效改善大学生国格意识的缺失现象,最大限度的遏制影响大学生国格意识的消极因素。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的国格素质如何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全方位、多角度地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国格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采取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国格意识培育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网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国格意识的培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这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李思雨,廖连珍,黄元全.论新时期大学生国格意识的培养[J].理论观察,2011(5).
[2]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National Dignity Consciousness and Cultivational Ways
LI Si-yu
(College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undergraduate'national dignity consciousness effectively,firstly,we must differentiat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ivating the undergraduate'national dignity consciousness clearly.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various which cause the deficiency of undergraduate'national dignity consciousness,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to explain,mainly external causes can be analyzed,such a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diversity,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market economic,harmful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ocial corruption questions,unhealthy network culture,the shortage of colleges and family education,as well as the internal causes is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self-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national dignity;influence;factor
G651
A
1008—7974(2012)09—0097—03
2012—07—09
李思雨(1987-),女,黑龙江伊春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