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校园中高校辅导员柔性管理模式探析

2012-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柔性辅导员情感

黄 娟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和谐”是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倡扬的一种精神境界与价值理想。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无论在人数还是在育人为本的任务上,都是决定一个校园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努力使大学生与学校环境、体制、人际、文化、精神达到身心和谐的良好状态。实现这种和谐状态,对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运用刚柔并济、以柔为主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柔性管理模式的研究,对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柔性管理模式的特性分析

柔性管理的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尤其是他历时八年的霍桑实验得出人非“经济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结论,更为柔性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强制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主,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本需求放在管理的核心地位,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管理方式,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情结,潜移默化地将组织意志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高校辅导员应改变强制性管理模式,而更适用于柔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性:第一,管理理念的人本化。主体性是个人活动积极性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柔性管理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做到贴近学生实际、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情感,使管理工作传递主流价值观、营造文化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第二,管理方式的多样化。柔性管理是一种稳中求变的管理模式,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事而变,方式多样、灵活。第三,管理投入的情感化。“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就涉及到教育管理过程中情感的投入。辅导员用理解、公平、爱心等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积极因素,获得学生的认同和信任,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第四,管理视野的开放化。首先,柔性管理要求辅导员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变化,主动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融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引导他们的成长。其次,在对大学生的品格评价上,柔性管理适用开放、发展的评价标准。即柔性管理所塑造的社会个体的品格不仅仅是依据其在校园的表现来判断,更多的是将来进入社会后用其所学指导人生各方面实践的综合的、长期的体现。

二、高校辅导员柔性管理模式的现实性分析

1.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趋势的需要

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型引起了人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改变,尤其是作为人的特质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日益凸显,也会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民主在本质上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人性全面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也要求高校在人才管理培养模式上需要进行改革,建立起有益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以人本为核心的柔性管理模式。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态势相适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表现出多元文化并存与交融的发展趋势。这种复杂的文化态势对大多数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势必会造成人生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行为方式的混乱甚至偏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价值取向中自主完成认识、比较、洞察、澄清到认同,完成这一过程就要由传统的“被动——灌输型”教育转向“主体——发展型”柔性教育模式。

2.解决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滑坡的途径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样化态势的社会价值观使大学生群体受到巨大的时代冲击,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出现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使他们混淆、淡化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其次是价值观扭曲。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都使得“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在继承主流中出现了明显断裂。最后是心理素质脆弱。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进入大学后,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焦虑感过强,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忧虑成疾,甚至自杀。

3.符合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提升工作技能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如果过度依赖强压式的刚性管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达不到使他们主动自觉接受事物的管理目的。

三、高校辅导员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1.树立人本理念,奠定情感管理基调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者的情感付出起着关键的增力效应,它分为浅层情感目标与深层情感目标两个层次。浅层情感目标以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物质和人文环境,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不断根据周围事物的变化调试心理等为工作任务来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浅层情感的投入需要处处用心,实实在在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深层情感目标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本质,形成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并对其走出校门的社会化进程产生长远影响等为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与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长远、开放的眼光,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去评价学生,并能够自觉用所学指导人生各个阶段的实践,使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过程中自觉地、逐步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样评价视角,构建激励管理机制

柔性管理以人的发展高于一切为核心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造的主体能动性。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用创新思维发现多样化的评价视角,从不同的、细微的角度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并积极构建综合激励机制,给予学生肯定、尊重、信任与鼓励,改变过去单一依靠命令、制度的呆板的管理模式,融入现代人本管理理念,通过持续性的激励机制,使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

3.注重点面结合,建立高效管理结构

首先,管理方式要注重点面结合。宏观上通过正面灌输、教育引导、文化活动等形式,逐步使集体的理念被每一个学生熟知、认同,形成稳定的集体文化氛围,这会对身在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微观上辅导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持续增强集体吸引力与凝聚力。其次,管理结构要扁平化组织团队工作。柔性管理模式采用扁平式管理结构,在保留学生干部负责班级事务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相关管理小组,如纪律管理小组、思想动态调研小组、班级博客小组等,使更多的学生能直接与辅导员交流情感与信息。最后,辅导员要引导这些小组成为自我管理式团队。学生自己选拔团队的负责人,自主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自行承担相应的责任。辅导员进行指导与协调,鼓励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目标。

[1]陈志尚.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42.

[2]何远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3]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4]林双玲.大学生社会化的障碍与对策[J].教育评论,2003,(5).

猜你喜欢

柔性辅导员情感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