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文化自觉

2012-08-15冯玉梓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研究者民族传统

冯玉梓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浅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文化自觉

冯玉梓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而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在多元文化发展成为趋势的今天,教师的文化使命和其独特的角色决定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师的文化自觉。面临多元文化的教育浪潮,教师在认识和理解之余要不失清醒,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积极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为文化多样性的保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元文化教育;教师;文化自觉

一、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呼唤教师的文化自觉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新发展

首先,教师是多元文化的鉴赏者。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需要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性,而教育本身具有明显的文化功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日益增多,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与实施者,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未来走向。因此,为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教师作为鉴赏者这一角色的体现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是多元文化的推动者。有机体只有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过程中才能得以发展,而外部环境也是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的。教育环境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教育活动主导者的教师,会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选择,引导学生吸收和认同积极文化,避免消极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观。

再次,教师是多元文化的行动研究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学者斯腾豪斯就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认为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实施者”,而且也应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在全球各国的展开,教师的教育研究者身份也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行动研究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主张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并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注重研究者自身研究与行动的结合。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际参与主体,教师的多元文化行动研究者的身份也逐渐凸显。

最后,教师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随之而来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这都是我们可以分享的文化。而按照文化被分享的范围不同,文化可以分为民族独享文化、国家共享文化和人类共享文化。教师作为文化的享有者,同时也是特定的地域与民族文化孕育出来的产物,身上带有深厚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因此,在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成为乡土文化的最佳传承者。

(二)教师的文化传承使命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

首先,继承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文化是个体的存在形式,教师也概莫能外。教师是特定文化的继承者,需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学习来获得自身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而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需要以其文化自觉为前期,保证其行为的科学性。

其次,传递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传递文化是教师文化传承者中的重要角色。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已经普及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家庭对下一代的文化传承功能也多由学校来完成。由此,教师在代表学校传递传统文化之时必须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文化使命感。

再次,反思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教师是理性的文化人,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批判与反思的精神。而传统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作为社会“牛虻”的知识分子率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理性批判,保证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改进与警醒,而教师群体正是此类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最后,发扬、创新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也面临一些挑战,传统文化在发扬的过程中也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该文化体系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多元文化交融、渗透日益增多的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的文化自觉显得颇为重要。

二、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文化自觉之实现路径

(一)教师要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教育也是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公平的体现,力求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不论其种族、性别、民族、社会经济地位等有何差别,都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宗旨。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需充分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能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正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考虑由此带来的不平衡进行施教。教师只有具备了多元文化的教育观,才可能适应多元文化教育,从而真正从行动上为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商品经济与全球经济合作的日益紧密为现代人才的培养提出来新的要求,不会合作或者不善于合作的人注定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而那些具有宽广胸怀与开阔视野的人更易比同龄人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学校中教会学生具备包容心很重要。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正是树立学生开阔胸襟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元”即意味着“包容”与“开放”,意味着能以平等与尊重之心对待他人与他文化。教师作为多元文化之享受者,不该对此过程无动于衷,需要积极的文化自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与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引学生。

(二)教师要克服二元对立的文化思维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传入,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随着源于西方的现代性的扩展,西方强势文化无情地吞噬非西方文化,以“传统——现代”、“野蛮——文明”、“落后——进步”等“二元对立”的方法来评估非西方文化。作为全球经济共同体中的欠发达一员,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与影响,在某些人群中甚至萎缩凋零,“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认识比比皆是。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教师群体,需要克服二元对立的文化思维模式,既不能全盘否定外来文化,一味地抱残守缺,亦不能全盘西化,丢弃我们的古老文明,前者会导致文化上的固步自封和极端的民族主义,致使民族传统文化走向封闭从而失去生气;后者则易造成传统文明的没落与遗失,而传统文明正是民族的灵魂之所在。应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样: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不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这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在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克服二元对立的文化思维模式,树立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献策献力。

(三)教师要积极发扬乡土文化

文化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任何人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一个预设的特定文化世界里,这个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是其无法选择的,是先于其个人经验而存在的,人是文化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孕育了不同的地方文化,每一个特定地域走出来的人都会存在着深深的地方文化烙印,这些文化记忆不应该被教育所忽略。教师作为特定地区的文化中坚,需要积极发扬乡土文化,可以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契机,从地方文化中寻找教育素材。比方说,身为山西省的教师,对于曾经名满天下的晋商历史应该有所了解,并且能从相应的晋商文化中挖掘出有用的教育素材,作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案例呈现于课堂之上,并且由此引领学生思考和探讨山西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国家有着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以及相伴而生的多样文化,灿烂悠久的古老文明是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把各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着振兴中华这一共同目标而前进。传统文化是我们独特的身份证,是我们用以展示自己的名片,需要每一个炎黄子孙去爱惜与维护。作为保持文化传承绵延不绝的中坚力量,教师在面临多元文化的挑战与机遇之时,需要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天然的文化使命,从而使我们的古老文明薪火相传、异彩纷呈、诗意栖居于世界文化之林。

[1]冯增俊.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02.

[2]李纯.从文化传递者到文化研究者——论多元文化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天中学刊,2009,(12).

[3]巴登尼玛.建设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本[J].民族研究,1996,(4).

[4]张学敏,黄丹.多途径教育:西南少数民族自由选择民族文化之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5]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下)[J].群言,2005,(2).

[6]莫罕默德·梅卢奇,莱蒙·戈蒂埃.教师是知识分子:文化的传承者、阐释者和批评者[J].宋莹,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

[7]赵丽萍.论多元文化时代教师的道德责任[J].教育探索,2009,(8).

G64

A

1673-0046(2012)4-0111-02

猜你喜欢

研究者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老传统当传承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