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2-08-15罗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实务实训

罗洪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罗洪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高职教育强调和倡导的是“技能运用”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报关实务》课是培养学生报关技能的核心课程,通过对《报关实务》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老师教,学生听”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提升学生报关职业技能运用能力。

高职;教学改革;报关员;报关实务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以培养报关员为目标的专业,该专业在短时间内备受家长和学生青睐,热门程度可见一斑。《报关实务》课程作为考取报关员资格证的核心课程,直接决定学生能否从事报关行业。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报关知识和报关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准确迅速地处理报关业务,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报关实务》课的性质与特点

《报关实务》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时效性高的操作技能课。同时,《报关实务》也是一门应试课程,必须要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报关工作。这就要求《报关实务》教学必须在强调应试的同时,不能放弃它作为操作技能课的显著特征。处理好应试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关系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报关实务》课的现状与趋势

1.《报关实务》课的教学目标不够合理。《报关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课,强调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这样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才能有资格去从事报关工作。因此,该门课程首先应该以考取全国报关员资格证书为导向,而不是一味强调其实践性和操作性,却忽视考取资格证理论考试这一前提。

2.《报关实务》课的教材不够合理。市面教材按照出版单位可以分为官方教材和非官方教材。官方教材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非官方的教材由各大专院校编写。官方教材全面,但冗长,内容较多,报关员资格考试只需要熟悉掌握三分之一的内容,而且价格较贵,为普通教材的三倍左右。各大专院校出版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大部分教材都是生硬地搬抄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每年报关员资格考试内容都有调整,这些调整却无法在教材上体现,导致新内容、新知识点无法在课堂显示出来。

3.《报关实务》课的教学方法有待提升。很多高职高专都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有些学生对所学课程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上课就是应付考勤,心根本就没在课堂上。教学方法单一,多数教师要么板书,要么使用多媒体,但仍采用纯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学习”屡屡发生。

4.实训教学开展不足。实训教学在报关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电子化账册、电子化手册的操作。同时,实训课程较其他课程更为困难。一方面是市场上报关软件欠缺,价格昂贵。高职高专在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很难提供软件实践教学,同时海关系统不向非注册企业开放,具体操作流程只能纸上谈兵。另一方面,企业很少提供实习机会,企业更喜欢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学生实习。

5.《报关实务》课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教师从经历上来看,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参加实际报关行业的经历;从专业学识上来看,更多倾向于理论。在职的教师很少是来自报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明显缺乏报关一线操作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经验。

6.《报关实务》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理论考核+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应该把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分开来考。这样的考核形式是《报关实务》课的特殊性的体现。一方面,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三个小时时长,总分两百分,考察内容全面、具体、深刻。学校课程考试一般为90分钟或者两个小时。另一方面,实训考核要以实际操作为目的,着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报关实务》课的改革方向

《报关实务》课程是一门操作技能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一部分涉及国际贸易法规、我国对外贸易管制政策、商品分类等基础知识,另一部分涉及具体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如国贸实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等,是一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课程。同时,该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与海关政策法规有很大的联动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报关专业技能。因此,《报关实务》课程改革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培养目标。针对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其实际业务能力的目标,修正以报关员资格证书为导向,保证学生报关专业技能。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依据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报关专业作为一个职业教育专业,该专业学生应该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如果仅仅为了考取证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就违背了职业教育理念,因而在要求学生考证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报关技能的培养训练,务必做到“理论符合报关员资格证考试要求,技能满足报关岗位操作流程”。

2.教材。针对教材不符合学生实际、教材的滞后性等等特点,选取“以海关总署教材为蓝本,以自编教材为主导”的教材体系,充分提升教材的合理性,改变教材的滞后性,把每年增减的海关法律法规、操作业务等内容及时反映在自编教材中。自编教材应该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相配合,在传授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实践了技能。

3.教学方法。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法、归纳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现场参观等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实训开展。报关实训偏向于各种手续的办理,最理想的办法是利用多媒体机房的报关实训软件开展实训课程。资金条件具备的院校,可以寻求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适合报关流程的专业软件。此外,很多院校报关实训重校内、轻校外,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联系报关行和货代公司,推行“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办学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但是,联系的报关行、货代公司一定要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否则吸收的学生有限,使实训难以开展。

5.师资力量。大力加强对教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模式,鼓励教师到报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教师考取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由当地海关或报关协会、教育机构举办的“双师”业务培训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模式,将报关企业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精湛业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作为实训或者兼职教师参与指导教学,而且这些人才本身就有一些相关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开展。积极地开展专题讲座,聘请海关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报关人员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如介绍他们在报关工作中的经历,讲解填制报关单中常见错误以及解决方法、商品编码查找中的技巧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学生对报关课程的认同感。

6.考核方式。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课程考核应以报关员资格考试为导向,实行“闭卷考试、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闭卷考试可以参考全国统考的考试大纲、题型、分值。同时改进技能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考核,以查找商品编码、填制报关单等基本技能为主。针对理论考试与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极为不符合的情况,在设计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报关实务》课的考核做到更符合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针对实训考核,要以报关过程中遇到的大量实际案例为例,使得学生从这些案例操作过程中锻炼报关技能。

四、《报关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框架

《报关实务》课的教学体系必须符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总共六项:1.职业活动为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报关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大阶段。即教师讲授阶段、学生学习阶段和学生实践阶段。

(1)教师讲授阶段。在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着重让学生对报关的各个环节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各类型的报关单据,掌握报关所需各种单据的填报规范和格式,能灵活运用各类单据填制规范,对报关的环节及相关业务进行课内随堂模拟操作训练。

(2)学生学习阶段。学生学习阶段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把学习的过程和实训实践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新方法。

(3)学生实践阶段。在理论课程上完之后,针对报关实务教学目标开设项目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阶段分四大模块:一是根据信用证、合同、发票、运输单据等缮制报关所需的各种单证;二是根据海关对报关单的填写规范要求,准确、有效地填制各类进出口报关单;三是顺利地完成模拟的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四是利用海关的商品编码知识准确无误地查找商品的商品编码。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及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基地进行报关业务短期实习。理论结合实际,对报关及其相关活动进行实际业务操作,掌握通关业务流程,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固的实践基础。

在报关实务实践教学中,始终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的发展能力,以及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按照职业教育目标,《报关实务》课课程改革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报关实务实践教学活动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把实践教学过程作为加强报关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通关的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随着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报关人才。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2011)[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1.

[4]屈建龙.高职报关专业课程建设的滞后现状与革新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5]董小玉.谈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才智,2009,(12).

G718.5

A

1673-0046(2012)4-0045-02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实务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