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卜与筮看人类智慧演进的得与失

2012-08-15赵志浩

关键词:易经巫师周易

赵志浩

(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 天津 300071)

一、“卜”与“筮”的由来与发展

古时候的人用牛的肩胛骨或龟壳钻上孔,烧烤之后看其裂缝的走向,以此来预测吉凶,这就叫卜,也就是占卜的意思。从安阳小屯挖掘的甲骨刻辞上发现,我国的商朝较为流行这种占卜方法。卜之后产生了筮,从“筮”字的写法看,上面一个“竹”字,代表草木,下面是一个“巫”字,说明“筮”是用草木之类的东西来预测吉凶的。《周易·系辞·上·第九章》记载了孔子所传的《周易》的筮法,里面包含了很多数字计算,筮的特点就是数,即利用数字的计算来判断吉凶。筮产生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产生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卦的特点是画。

历史上先有“卜”,后来才有了“筮”,“筮”产生后“卜”并未消失,还曾经同时存在过。卜、筮、卦都是用来辨吉凶的。卜的过程和内容完全神秘化,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理性的数字计算,二是神秘的宗教预测。从事卜筮的专门人员成为“巫”,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常伴随国君左右充当顾问,很有权威和地位,后来其职权逐步缩小,为了取信于人,巫们逐步减少筮和卦的神秘成分,加进一些常识的内容。经过一代代的积累,发展到《周易》的时候,筮与卦虽具有宗教神秘成分,但也包含了更多的理性因素。

人们当初最先接触到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形的,卜主要是利用有形的“象”来预测和判断吉凶祸福,这与判断者的特殊感知密切相关,他们利用有形的特殊事物推知全体的信息,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和简单,不必经过复杂的程序就可以预测事件的过程,即是说“卜”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中间过程,直接感知“外部”事物。而到了筮就变得复杂多了,需要借助数字来判断吉凶,这表明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后来具有哲学意味的《周易》就发端于人们的卜筮活动,这也是中国哲学的发源地,从而也可以说哲学来源于人们的宗教和“迷信”活动,也就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筮的一些数字计算无疑有利于科学的进步,而“卜”则更接近于宗教、哲学和文学活动。《周易》可能整理了“卜”与“筮”的成果,其能够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也许与此有关。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众多学科研究《周易》,运用众多学科验证《周易》里面的结论,也可以运用《周易》研究和验证众多的学科。

二、“卜”与“筮”的不同预测功能

事物本身包含着“象”(画)和“数”(概念),但有待于人们去区分和把握。“卜”直接对准“物自身”,从而也更加贴近“物自身”,而筮则对事物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抽象,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两方面的后果:一是有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二是使人们的头脑抽离于“物自身”之外,远离“物自身”,对事物形成了分割或断章取义。

人类之初,与自然本身亲密无间,几乎达到“融为一体”的地步。人与自然的这种亲密关系使人能够更加了解自然,所以人们能够见微知著,根据事物微小的变化之“象”就可以推知全体、全局——这就是对自然的“相面术”。筮带有算(卦)的意味,这是数学推理的前身,数学推理有背离事实真相的可能。“卜”的功能似乎更直接、更强大,却不为人们所接受。筮对于人们来说更可信,“卜”则逐步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卜”发展为筮是必要的、必然的。筮是对“卜”的前进,又是对“卜”的倒退。相对于“卜”,筮有进步的意义,即促进了抽象、推理、演算等脱离实际事物的脑力活动的能力;相对于“卜”,筮也有倒退的意义,即脱离“实践”和事物本身,只靠脑力劳动的推演来判断事实和实际事物。

从“卜”到“筮”的发展过程,是体力和脑力、人与自然相互脱离的过程。脑力和体力原是一体的、混沌的,人与自然是一家的、一体的,这“一家”、“一体”中的成员是很熟悉的,并且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感知,所以人与自然之间便能够相互“告知”,人能够预测事物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人类当初是把自然人格化的,把自然也当作与人一样有灵气的存在者,人们之所以能够预测,是顺命于自然的结果,也是与自然商量的结果,也是命令自然的结果,整个过程是人与自然之间互动的过程。人与自然商量表明人与自然之间是等量的交换,命令的同时必须付出一些东西,必须放弃一些自身的权利,这样人才能有权利操控自然。这是人与物之间的“心心”交流。就像要想命令和控制计算机,并与之对话和交流,必须学会计算机的程序一样。

三、卜筮与“巫”

当初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是平等的交流、交换关系,最重要的关系还表现为依附关系,把自身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并不比其他自然物优越。人听命于自然,同时也就很了解自然,能够遵守自然的命令行事。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分你我,那么“人”就是自然,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合一的。当然,那时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不自觉地就与自然合为了一体,因为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自然是人的一部分,“人”在思考,也是自然在思考,人思考自身,也是思考自然,那么,自然的某一部位(方位)出现了毛病,“人”一下子也就能感知。这便是“卜”能够预测的最基本道理。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无法企及的。

古代的一些巫师保留了这种“能力”,也就是说依然拥有那种原始的智慧,他对自然(包括“人”,“人”之外的自然、社会等)的关系依然亲密,依然不分你我,对自然依然有某种“超常”的敏感,对于巫师们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时候他们告知大家自己对外界(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自身”)的某种感知。

后来的巫师之所以被人们厌恶,与他们本身的特殊感知有一定关系,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很多事情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巫师继续保持着他很强的预测能力,就会遭到排斥、妒忌和打击,如此他就陷入了被众多的人不理解的困境之中,这时巫师一方面能够感知到众人的意思,众人对于他来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他也要按照自然的命令行事,不再过多地显示自身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他也就慢慢地收敛甚至丧失了原本具有的感知能力,在众人的打击下,一些巫师也慢慢弱化了遗留在自身上的某些功能。在众人丧失与自然的联系之后,巫师们“特殊”的行为和能力是要受到惩罚和咒骂的,甚至被判刑,他们已经失去昔日的高贵地位了。

所以后来巫师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他们的特殊感知和预测能力,没有一定的程序与“神秘”气氛,便进入不了曾经的角色,只有通过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动作或者“咒语”,才能继续与自然保持联系和对话,这样也是消除人们的怀疑所必需的,必须令人信服地来表达他们的预测和感知。他们亲近自然也必须以自然“喜欢”的方式进行,否则,自然便不允许进入它们的“天国”。

四、卜筮基础上的《易经》

我们看一下在卜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经》。最初的《易经》是由一套符号组成的,即卦。卦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而来。人们从混沌的事物中分出阴阳两类事物,这两类事物共存,性质却相反,分别用两个符号“━”(即阳爻)和“━ ━”(阴爻)表示。人类认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认识阳物也就认识了阴物,这是没有分出阴阳之前的事情。分出阴阳之后,发现万物都包含着阴阳,区别事物就是区别事物包含阴阳的多寡,这也就意味着从事物的“象”中抽离出了“数”。根据事物包含阴阳的多寡,把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三叠,成为八个卦象,即八卦。八卦代表八种不同的事物,也象征八类不同性质的事物。将八卦两叠,组合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代表万事万物。

由卜筮发展到《易经》,说明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已经从直接方式变为间接方式,即从经验把握发展到利用符号把握。由于每个卦象代表一类事物,所以只要弄清卦象之间的关系,就意味着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据此来推断事物。卦画的产生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但是卦画还不是文字,还需要加上文字作为卦名,并对之进行解释,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易经》中除了卦画以外,还出现了卦名、卦辞等文字性的解释,这成了《易经》的“经文”,“经文”包含了很深刻的哲理。《易经》终于从一套感性的图像系统,演变成丰富的哲学文化系统。我们今天所谓的文化,也是从经验世界中抽离出来的一套符号系统,而且,人类的文化系统形成一个无比强大的世界。

补充《易经》之卦辞、爻辞,说明卦象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也说明卦象对世界的概括是有道理的。人们当初用“筮”断吉凶的时候,就出现了《易》,从本质上说,《易经》也是一部卜筮之书。《易经》有“辞”之后,哲学性成了它的主流。相传孔子为《易经》作传,即《易传》,即用当时明白易懂的哲学语言,解释隐藏在卜筮后面深刻的思想。“经”与“传”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哲学著作《周易》。哲学来源于最初人们的卜筮活动,一定包含着很深的洞察和预测的智慧,虽然不像卜筮对事物的预测那样直接。

卜筮在一定时期很容易被人接受,卜筮者在那样的时代也是很有权威的。卜筮者的强大能力一方面容易使人怀疑,因为他们洞察、预测能力太直接了;另一方面,“权威”容易使人迷信。迷信不仅仅是对不可信的人或物着迷,还包括对一切权威、现象相信得入迷,这时卜筮的影响就变成消极的了,卜筮者不得不在人们的怀疑和自己的恶劣影响下隐藏起来。

五、卜筮之学的隐退和人类智慧的升级

卜筮之学的隐退,有利于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等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这些学问和智慧的出现和成长也是必要的。宗教、哲学都曾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或地域内成为“权威”,对它们如果达到迷信的地步,也会引起人们对之恐慌、怀疑和打击。一种文化形式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像卜筮的历史命运一样,不得不隐藏起来,任何智慧类型只能出现在它们发生作用的领地。但是人类的智慧还会永不停息地展现着、表演着,这说明人自身具有无限的潜能,并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外现出不同的形式。

人自身的强大功能逐步被外化出来,创造和形成一系列的工具系统,用来和自然保持联系和“对话”,这是理性思维代替感性思维的结果,也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现代人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几近于当初的“特殊”感知能力。有些人依然保留了远古时代巫师一样的功能,但是他们只能保持沉默,不会泄露大自然的“天机”,一是由于众人不解,一是由于他们与自然是“一家”的,不愿意让自然的秘密过多地外露,因为那也是伤害“自己”。他们认为,人作为自然的成员或一部分背离了当初的“约定”。自然以无比宽恕的心胸对待人类,人却无视当初的约定,当人类肆无忌惮的时候,大自然必然会发怒。

在当今时代,利用繁琐的数学推理可以达到对一个复杂事物的预测功能,科学各方面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扩展,使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形成对一个事情的操作,各方面的推演过程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些智能计算机甚至能够像巫师一样“感知”未来,它大大节省了人的“感知”活动,同时也退化了人的“感知”能力。当前由科技理性主宰的世界,一方面使人的感性能力受到了压制,人们的感受力大大地减弱了,只有借助于自身之外的工具才能“理解”和“了解”外部世界;另一方面科技理性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日趋恶化。当科技理性成为权威、成为迷信、成为怀疑对象的时候,人类也会不得不选择另一种形式的智慧。所以人类正在想办法回归,这是一次艰难旅程后的回归,人类会借助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回归到像当初一样的与自然之间的亲密状态。●

猜你喜欢

易经巫师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甜甜的“蝴蝶茧”
王冬龄作品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周易》与《孙子兵法》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