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2012-08-15张树兰
张树兰
(东台市溱东镇卫生院口腔科,江苏 姜堰 224200)
根管治疗术适用于被诊断为牙髓或者根尖周病的患牙,需要摘除牙髓组织和清除根管系统感染,以保留整个患牙或牙根为目的。在有慢性尖周炎,已经形成窦道的患牙,许多患者都要求拔除,以除后患。通过根管治疗术能将患牙或牙根保存下来,从而维护牙列的完整和咀嚼器官的功能,为义齿的修复带来方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6例慢性尖周炎(均有窦道) 患牙(急性发作者除外),年龄24-62岁,平均36.8岁;共24颗牙,前牙8颗,磨牙16颗,窦道部位:唇颊侧23牙,舌腭侧1牙,尖周稀疏区1.0-3.2mm不等,病程持续15d-2.5年不等。
1.2 材料 甲硝唑、碘仿糊剂。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拍患牙X线片,充分了解根管粗细和走向、根尖周情况,初步估计患牙的操作长度。常规去龋、开髓、揭髓顶、用0.9%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冲洗清除分泌物及碎屑,扩大根管3-6号达根尖部。将5号长针头弯成适当角度插入根管内,洞口用牙胶暂封。抽取0.5%甲硝唑注射液10ml逐渐加压推注,从窦道口有冲洗液流出,去填塞物后隔湿,根管内甲硝唑棉捻暂封[1];4d后如窦道已消退,取等量碘仿粉、根充糊剂粉用糊剂液体调拌成糊状(注意有适当厚度),完整充填根管。如不消退则重复冲洗至消退后根充。术后1周、1月和半年复诊,常规口内检查。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牙术后症状消失,无叩痛,不松动,窦道闭锁,功能正常,X线片示尖周病变愈合;改善:无自觉症状,叩痛轻微,窦道闭锁或有疤痕,X线片示原有根尖稀疏区缩小1∕2以上;无效:术后患牙仍有自觉症状及叩痛,原有窦道复发未闭或有渗出物,或牙龈肿胀,X线片示根尖稀疏区未缩小[2]。
2.2 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除、咀嚼功能恢复满意。牙根X线示根尖病变愈合21颗牙(87.5%);临床无症状根尖稀疏区缩小明显改善3颗牙(12.5%)。
3 讨论
3.1 本组病例在术后即摄X线片,均见根尖周围有骨质稀疏区,表明慢性根尖周炎由于根管内病源刺激物的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变化,造成根尖的牙槽骨和牙骨质吸收破坏,骨质破坏的区域仍由炎症肉芽组织所取代。只有彻底清除病源刺激物并杜绝再感染的途径,才能将根尖区的病变完全根除。
3.2 常规干髓术及简单的开放引流术不能彻底清除根尖的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本组病例采用根管窦道甲硝唑药物冲洗,去除根管及窦道内的的杀菌抑菌作用[4],尤其对厌氧菌杀灭作用更强,并且维持时间长,是理想的根充材料。所以本法用碘仿加根充糊剂配伍,大大提高了杀菌效能,能彻底消除根管内的感染来源,又能长期发挥其抗炎抑菌作用,对组织刺激性小,有利于根尖周病变的痊愈。治疗中需根管消毒充分,根尖周炎症控制,才能作根管充填,否则成功率明显降低。
[1]于亦明.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预防根管治疗术期间急症的临床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3):159-162.
[2]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吴民凯.厌氧菌模拟根管中的致炎能力[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1,26(5):305.
[4]李景斗.碘仿糊剂空管治疗慢性尖周炎[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1,7(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