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的过渡与衔接策略
2012-08-15裴进装
裴进装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三中学,河南郑州 450062)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的过渡与衔接策略
裴进装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三中学,河南郑州 450062)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的形式编写,便于学生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引发思考和总结。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时序混乱及历史情节纵横联系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前后衔接和过渡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新课改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高中历史;教学;过渡与衔接
高中历史新课程采用专题编写的体例,存在时间跨度大、知识体系性差和线索模糊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时间上的断层和历史事件联系的无序。如果进行适度的教学衔接和过渡就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设疑问、悬念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的设置疑问,利用问题的渐进性和联系性进行引导,就会使教学内容以渐进性或连续的方式呈现,避免由于时间跨度大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混乱,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系统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一”之第三课《中央集权的发展》一节,时代跨度大而横向和纵向联系不太明显,在学习本节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制度时,笔者设置如下问题进行衔接:唐朝中期,为了巩固边防,采取了什么措施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种边疆设置和管辖方式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造成了什么政治局面?唐朝中后期形成的政治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为加强中央集权,新的政权是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再现的?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又产生了什么政治问题?元朝灭宋后,为在中央集权方面避免重蹈覆辙,创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通过设置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时间跨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以较为紧凑的形式呈现,这样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又提升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有效性。
二、穿插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穿插故事情节或历史视频能达到调动学生情趣和实现教学衔接的双重效果。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这个知识点,在学习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到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部分时,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赵匡胤的出身,为什么定国号为“宋”说起,穿插“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弊端,进而思考“如果要防止地方藩镇割据和武将夺权事件的再现,宋太祖赵匡胤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样,即增强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刻性又实现了学习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运用对比方法
对比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便于学生发现问题的差异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升历史教学的立意和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可以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单列为一个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尝试以x轴为时间坐标,以y轴为发展状况坐标,绘制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然后,解释说明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升降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就可以清晰地发现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发现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科技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更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引导推理探究
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联系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由于历史教材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时间跨度大和事件前后联系不清的问题,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把历史事件与其它历史现象建立起因果联系或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学习内容就会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使历史课堂更具系统性和思辨性。在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节时,如果在了解罗马公民法之后直接学习万民法就会使两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就会感觉茫然。笔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进行推理衔接的尝试。在学生了解罗马公民法的适用范围和原则之后向学生呈现三个问题:一是随着领土的扩张,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在帝国之内众多民族和部族的风俗各异,而罗马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二是被征服地区的贵族和平民没有公民权不受罗马公民法的保护,致使民族矛盾尖锐。三是帝国之内跨区的商品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发展缺乏法律的规范与保护而且交易程序繁琐。罗马人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由此就会思考推出结论——必须对罗马公民法进行修改,使其更具包容性、稳定性和公平性,这便是万民法制定的必要性。
五、妙用俗语名句
日常生活俗语、流行潮语或诗词名句都充满趣味性和特定的时尚性,而名人名言又具有导向性和思辨性。这些语段的产生或流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特点。在历史教学中,考虑特定问题和历史场景之间的联系,运用合适的语句或许有助于启发学生对历史的联想,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能够使历史课堂更加紧凑有趣。在学习《国共十年对峙》一节的“八七会议”之后可使同学们诵读毛泽东1927年写的《江西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通过阅读这首词结合初中的知识,学生就会自然地领会到这首词歌颂的是秋收起义,联想到我们将进入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学习。
六、引用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是历史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选择具有过渡性信息的史料有助于教学衔接。在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节时,在学生了解林则徐和魏源的开眼看世界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魏源的《海国图志·序》里面这样一则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向学生呈现如下问题:在材料里面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真正把这种思想付诸实施的是哪次运动?这就使洋务运动的出现理所当然,由此过渡到洋务运动的学习。
七、借用现实事例
现实是正在进行着的历史,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社会现象或实例,一方面能够增强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衔接。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节中,在学习过中共八大决议之后向学生展示现存某一国有企业门口的对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农村老墙体上遗留的宣传口号“倾家荡产大搞钢铁”、“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特定历史时期的遗存中感受到特定年代的氛围并进行思考,由此过渡到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学习。
八、倡导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成了记忆机器,而教师容易受教材的束缚和限制。作为教师又需要尽其所能地做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尽可能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顺畅。这样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束缚其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变讲教材为用教材,变更或探索新的课型结构,在教学中变传授型课堂为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型、问题生成型和互助互学型课堂,或放手让学生讲而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导,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探究和对教材的阅读之中。在探究中学生找到了自信的同时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进而沉浸于课堂思考和问题发现中。这样,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就会由以前教师讲教材变成师生积极而主动地阅读、运用教材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由此教材在编写上的一些知识跳跃或断层就会自然淡化,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九、其它过渡或衔接方式
一是有效的板书。板书既是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一种分解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提示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或知识结构进行板书,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引导和暗示,使学生及时进行思维转换和学习过渡。二是对教材进行有效地重构和整合。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运用教材或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和知识重构[2],使教学内容以有机联系的整体呈现,从而降低思维的跳跃性,实现教学衔接和过渡。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与过渡,使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具体知识特点、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个人的语言风格及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取衔接策略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濮华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09(6).
Transitioning and Connecting Strategies for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PEI Jinzhuang
(Zhengzhou NO.53 Middle School,Zhengzhou Henan 450062,China)
History textbooks,based on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 high school,are edited in the form of special topic to facilitate students to discover social development rules through their thinking and make conclusion.However,the new textbooks have the problems of timing choas and a lack of connection among each special topic in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dimension.Teachers are also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y in transition and connection for neighboring special topics.This is the key to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teaching;transition and connection
2011-12-15
裴进装,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三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崔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