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体系的构建

2012-08-15朱震宁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朱震宁,尚 悦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球创业观察项目(CEM)中国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业活动活跃程度与GDP增长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创业活动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和高校的就业促进作用凸显,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然而GEM2010年数据也表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毕业生创业比例偏低,创业面偏窄,以创业五年期成功率为依据,美国创业企业五年期存活率是20.5%,中国仅为6.7%。进行创业兴趣教育、创业特质教育、创业启动教育和创业持续性教育,对促进大学应届毕业生广泛就业,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业教育概念界定、结构体系及与其相关概念辨析

(一)创业的定义

“创业”一词是一个在学术界没有确切定义的复杂概念。《辞海》将“创业”定义为“创立基业”,指开拓、创立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等等。我国的郁义鸿教授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美国创业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人物,哈佛商学院的Jeffrey A.Timmons教授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笔者认为,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社会、经济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为他人提供机遇并实现创业者理想的过程。

(二)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特征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并使学生具备关于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创业教育也力图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型人才,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体系、创业过程分析、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分析、创业融资、创业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创业企业成长等。

创业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创业教育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②注重创业实践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③大力培养和稳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④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三)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辩证关系

所谓专业教育即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而就业教育是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同时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专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多途径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观察视角,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综合人才。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辅以就业教育,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也能积极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在社会中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创新教育是国家重点发展和培养的教育体系,普及创新教育在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的同时响应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创新性教育,面对国内外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愈加吸引众多具有高知识水平、对市场精准判断的待业青年。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可以说是创业教育的基石,为创业教育铺平道路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则使创业教育更加灵活有效的进行,使学生尽可能地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性思维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对创业前景的准确把握。同时创业教育也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赋予生动的灵魂,促使其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近20年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1989年11月底至12月初,“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概念,要求高等学校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于1991年开展了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启动仪式。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进行布点研究和实验。作为创业教育的初探,此次在30多所学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有力地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但是因创业教育未引起国家足够重视,这项实验未能推广和坚持下去,没有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主流。

我国创业教育的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1997至1998年,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该竞赛的成功举办在中国高等学校中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3月第二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举办时,已发展成为有北大、人大等高校学生及相关人士在内的3000多人参与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其中不乏部分创业小组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以此为契机,真正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

在全国高校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创业活动的背景下,2001年,我国正式把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发展职业教育总体目标。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等院校确定为率先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2003年10月至11月,教育部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国105所高校的180人参加了学习。

中国高校中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先行者是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率先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创业学》选修课,编写了省内创业教育的统编教材。目前,创业教育类课程在部分高校己经逐步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既有创业教育必修课,也有创业教育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有的主要模式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从国情出发,结合大学生创业特点和现状,形成了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模式。该模式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该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会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模式。该模式侧重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借助商业化运作,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第三种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模式。一方面,以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基础,使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学校投入8000多万元建立了若干个试验中心和创业基地,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由该校研究生成立的学子创业有限公司已入驻上海“慧谷”科技创业基地。

第四种是以南京经济学院为代表的模式。该学校根据自身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结合起来。学校注重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要求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提出设想;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允许大学生有条件地进行休学;在创业实践中,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场所等便利条件。

纵观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以少数人参与的创业大赛为主,且创业教育开展的相对较好的,大多是资金雄厚、科研设施完善、拥有强有力师资队伍的名牌大学,或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经济发达、机会众多的大城市。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师生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低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国家的创业教育还将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四、国外创业教育的理念及发展模式

美国创业教育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作为创业教育的开拓者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实践方面都已基本成熟。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教育最完备的当属柏森商学院。柏森商学院重视发展学生创业性思维、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其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系统化、多元化,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创业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课外实践。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柏森商学院的教师在参与创业教育之前,都会在企业见习,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自如地将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创业个案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

印度的创业教育也比较成熟。它根据学生学习生命周期的规律变化设计了不同策略,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大致可分为师徒制被动学习策略和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前者主要应用在创业基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后者则更多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项目指导和活动推广的有机结合。

在日本,创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模型是EPS理念。EPS理念以大学风险企业创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创业教育激励理念的平台,整顿学校环境,构建一个适合创业家培养的三维体系。

而在加拿大,目前已形成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商学院。通过本科课程、硕士课程以及结合商业实践的课程,为全球的商业领域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商业精英。二是综合性大学模式。在传统的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时,综合性大学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应运而生。通过其广泛的专业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要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如创业园或创业中心等。三是社区学院模式。主要为正规大学提供辅助性教学和职业技术教育。不颁发学位,但可以选择在社区学院中学习后依靠转学分系统转入正式大学深造。

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优化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从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学校来看,其所在地区的社会舆论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很多疑惑甚至反对,整体上缺乏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因此,在大学校园内外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重点是依靠高校、社会、政府等个相关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教育宣传。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方式,大力宣传创业知识、让大家了解创业意义,在校内外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业文化氛围。

在国家政策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支持。放宽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范围、贷款额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效率,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创业者合法权益。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会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接受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对于高校进一步搞好创业教育也提供信心保障。此外,地方政府也应该依据国家的纲领性文件继续出台符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力求政策条款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把每一项创业政策都真正落到实处,为创业大学生带去福利。

(二)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首先,革新高校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借鉴西方高校成熟的教育模式,将课程讲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创业平台,当好其创业期间顾问,以帮助创业者顺利走上创业道路。

其次,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据百森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BinBygrave教授的研究,“‘较为理想的课程体系’通常是先设立4-5门核心课程,内容要精炼务实,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特点添加一些组合课程。”教学课程注重学科交叉,体现文理渗透和交融,将“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增加讨论型、综合型、设计型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到工厂、农村等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在了解现实的经济状况、经济环境之后,激发创业灵感,找到创业方向。

加强创业导师团培训。各高校应壮大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促使相关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积极参加KAB等创业教育培训,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多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团体实践应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三)建立校园创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利用高校校内资源提供实践机会。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很大消费能力的群体,从大学生需求出发,创立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公司,便可获得可观收益。小到跳蚤市场的地摊货,大到校园里正规的实体店,只要有创业的灵感和激情,这里都可以成为施展创业才华的舞台。

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文化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而我们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之外,还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创业、重视创业、投身创业。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的。在硅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创业,“独立门户开公司是一种具有特殊兴奋作用的竞争”,在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师生创业是一种风气”,这里每周诞生11家新公司。但我们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决不仅仅在于培养一些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传递这种精神、观念和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在创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加强校园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创业心得,展示创业成果,增强创业信心。及时发布创业信息,为不确定创业方向的同学提供借鉴、参考。还可邀请著名企业家、创业教育资深教授担任网站客座教授,为大家答疑解难,对大家的创业之路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形成校企结合、政府扶持的创业服务平台。校企结合、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将为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提供一个更有力的平台。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小规模企业。而小型企业创业初期存在的显著问题便是:资金偏少,现金流不稳定,财务状况不佳,仅仅依靠创业者的热情和创业的技术差别并不能有效引导创业企业的长期发展。但如果能够得到大企业相助或是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变得乐观,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四)建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没有客观公允的评价就无法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无法对创业者取得的成绩给予认可和鼓励。因此,如何对创业的在校生进行评价和管理是学校在推进创业教育时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学生创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习时间和精力,因而可能导致某些课程成绩不理想,面对这种现象又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得不慎重决定。学校可以酌情延缓这部分同学考试时间,或将其创业成绩经过一定比例折算抵减学分,这也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总之,在创新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的21世纪,高校创业教育问题也应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开展创业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也将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各高校都应以此为契机,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发展道路,为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张炳申,何亦名,罗磊.中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7,(1):71一73.

[2]刘铸.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l):95一98.

[3]徐桂华.以创业计划大赛为基础发展高校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11,(1).

[4]欧阳伦四.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5]侯建国.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杨思帆.印度大学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途径及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99 -101.

[7]张立艳.印度大学创业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特色[J].教育评论,2005,(3):95 -98.

[8]李志永.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65,71.

[9]黄艺红.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问题初探[J].经济纵横,2006,(12).

[10]肖健乐.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对策分析[J].人事人才,2007,(2)

[11]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周伟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