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74例护理体会
2012-08-15李爱辉
李爱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1]。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痉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临床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胸痛、急性的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ACS是内科常见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及时有效的治疗配合护理服务能有效地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2]。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ACS患者74例,全部患者入院后依据临床症状,血清酶学检查及心电图典型的改变确诊。其中男46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1.64∶1;年龄43~82岁,平均59.3岁;STEMI23例,NSTEMI6例,UA45例;从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为30 min~18 h,平均3.8 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吸氧、镇静、扩管、扩冠、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供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和护理人员专业的精心护理。
2 结果
74例患者经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其中61例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结果明显好转,占82.4%;7例经溶栓治疗后好转,占9.5%;6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无改善,转院继续治疗,占8.1%。
3 护理体会
3.1 入院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掌握ACS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患者入院后迅速准确的根据病史、危险因素、症状、心电图等综合评估病情[3]。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处理。
3.2 迅速执行抢救流程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告知医生,对病情危重患者立即转送至重症监护病房。嘱患者绝对卧床,谢绝家属探视,保持病房安静。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做好相关记录。及早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镇静、止痛、扩血管、扩冠、抗心律失常、纠正心衰等药物,完善心肌酶学检查等。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包括心电图的波形、频率、节律、ST段的改变等,对于恶性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准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则立即徒手心肺复苏或电除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4]。
3.3 用药护理ACS患者在监护期间,用药种类多,用药途径多,尤其是在应用扩冠和溶栓药物时剂量要求精确[5]。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从基础量给起,根据病情5~30 min重复测量血压,应用溶栓药物时,要求在急性心肌梗死6 h之内、心电图STT段抬高,未出现病理性Q波时开始溶栓[6]。遵医嘱剂量给予尿激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黏膜出血、便血等出血倾向,监测激活的全凝血酶原时间(ACT),注意按时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等,一旦出血,应立即紧急处置。
3.4 操作护理护理人员在静脉留置针、测量血压、取血等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拔针,减少组织损伤。注射完毕,不用干棉签按压,以免人为因素造成损伤,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3.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对患者解释,向其介绍病房内的环境、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士,以及ACS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详细解释患者应用药物的必要性和相关治疗效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其不良心理,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3.6 生活护理患者因ACS急性期,要求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在此期间护士应协助患者日常活动包括洗脸、上厕所、翻身、吃饭等,在生活中给予支持和帮助。ACS患者饮食宜清淡,应给与易消化、低脂、高维生素、高营养的流食,必须满足每日的热量和营养需求,可采用多餐少食,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改为半流质直至正常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酒,注意休息。
[1]张玉兰.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家庭护士,2008,6(1):157.
[2]熊莉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5,19(12):2541-2543.
[3]赵淑娥,谢雪玲,秦淑辉,等.急性心肌梗死60例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河北医药,2001,23(3):3.
[4]方菊花,李传慧.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干预.亚太传统医药,2007,3(9):72-73.
[5]张雪梅,高浪丽,胡雪.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对策.华西医学,2008,23(2):357.
[6]李华.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研究,2010,17(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