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临床检验前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2-08-15张光辉
张光辉
临床检验分析之前的这一阶段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检验的前过程。临床上通常将分析的前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分为检验项目选择、患者的准备过程、正确采集标本、标本运输及验收过程[1]。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在临床检验前建立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和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检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意义进行更加清楚的了解,以便临床对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确保临床检验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抽取接受临床检查的患者病例各100例,均为女性患者。A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19岁,平均27.5岁;B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45岁,年龄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28.7岁。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将两组抽样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的准确性、诊断的准确性、对检验结果和治疗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 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100例中,检验准确84例,诊断准确82例,满意80例。B组100例中,检验准确96例,诊断准确93例,满意92例。统计发现,B组患者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最终诊断的准确率也明显高于 A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对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质量予以保证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对临床医师用于患者诊断以及治疗时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简言之这一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就是所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对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者是健康状态予以保证[2]。例如说在进行葡萄糖输注时,若是血清标本在同一个血管内进行采集,即便是应用最佳的操作方法,有技术最熟练的人员进行检测,其血糖测定结果的数值也会有所增高,对于该标本而言,该结果为准确结果,因为它对血清中的真实含量予以了反映。但是对于患者而言,该结果是没有利用价值的,那是由于该结果并不能对患者当前病情变化予以反映,因为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是由于葡萄糖的输注,而并不是病情发生变化所导致的[3]。因此在进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可以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使检验信息准确、有效得以保证的先决条件,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检验信息不正确、不可靠不但会对人财、物财造成浪费,还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产生误导的可能,对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受到延误。正确的检验结果不但能够给医生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提供帮助,还能够使医护耦合性差错的出现得以减少,而且还会为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客观的评估资料。
总而言之,在临床检验前建立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进一步排除对临床检验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可以使临床检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准确的结果,使患者的最终临床确诊率得到充分保障。
[1]黄忠琴,陈海生.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17(15):241-242.
[2]李惠玉,祁静,杨琛.366例不合格血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276-277.
[3]黄建美,郭佩兰,吴丽英,等.环节质量控制在检验标本运送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7):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