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盲部包块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2012-08-15吴炳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误诊率包块阑尾

吴炳秋

笔者对我院和富顺县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52例回盲部包块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和富顺县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52例回盲部包块患者,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25.5±12.5)岁。

1.2 临床表现 52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发热 12例(23.08%),便血 21例(40.38%),腹胀 33例(63.46%),贫血20例(38.46%),45例患者查体腹部可及包块 (86.54%),便秘11例(21.15%),腹泻10例(19.23%)。

1.3 诊断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隐血,其中血常规Hb值偏低的37例,占71.15%;大便隐血阳性32例,占61.54%;所有患者均行X线(气、钡灌肠)、CT、B超、纤维结肠镜检查。

1.4 治疗方法 本组52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6例,回结肠短路手术5例,合并其它脏器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4例,回盲部切除术4例,其中22例行急诊手术,占42.31%,30例行择期手术,占57.69%。

2 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诊断结果为回盲部癌24例,占46.15%;恶性淋巴瘤2例,占3.85%;阑尾黏液瘤10例,占19.23%;炎性肉芽肿9例,占17.31%;结核1例,占1.92%;良性间叶瘤6例,占11.54;肠套叠1例。占1.92%。5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术前确诊46例,点88.46%,误诊4例,误诊率为7.69%,漏诊1例,漏诊率为3.85%;误诊的4例分别为1例回盲部结核误诊为癌;2例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息肉;1例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卵巢囊肿;漏诊的2例为良性间叶瘤。

3 讨论

回盲部包块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便血、大便习惯改变[1],老年患者表现为明显消瘦,查血大部分患者显示贫血,X线平片可见气液平、肠梗阻,回盲部包块误诊率较高[2],其原因是该部位病理状况复杂,同样的疾病出现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而不同的疾病也有较高概率出现相同的临床表现[3],加之临床医师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无症状或仅为轻度腹部不适,因此,在临床诊断时,极易误诊与漏诊,从本组52例患者首诊结果显示,术前确诊46例,点88.46%,误诊4例,误诊率为7.69%,漏诊1例,漏诊率为3.85%;误诊的4例分别为1例回盲部结核误诊为癌;2例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息肉;l例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卵巢囊肿;漏诊的2例为良性间叶瘤。因此,临床诊断应根据回盲部疾病的特点,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查体及大便隐血试验等各种辅助检查,同时结合纤维结肠镜等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回盲部恶性肿瘤与其它器官恶性肿瘤相似,在早期往往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的生长期,而且早期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肿瘤逐渐增大后才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腹痛、便血,肿块、肠梗阻时才被确诊,通过对本组52例患者的诊断,笔者认为对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相关回盲部包块的检查,以利早期确诊,及时治疗。首先具有肠息肉史和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其次,有典型右下腹疼痛史,经临床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短时间内再次发作者;第三,右下腹固定性胀痛或隐痛的患者;第四,老年患者知时间内明显消瘦、查血出现贫血的患者及大便习惯改变者;第五,大便隐血试验多次阳性者。

回盲部包块一经确诊,手术是治疗的根本方法,只要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无广泛远处转移,均可行规则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均可治愈出院,从本组5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

[1]韩少良,朱冠保,张启瑜.结直肠疾病的外科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48-149.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2-1143.

[3]韩少良,朱冠保,张启瑜.结直肠疾病的外科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65-266.

猜你喜欢

误诊率包块阑尾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