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2012-08-15王悦伟
王悦伟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广泛深入,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使用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得到了大幅度下降,在低发病的同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对于评价疫苗安全性,提高接种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抚顺市2011年AEFI监测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抚顺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AEFI监测资料,疫苗接种剂次数来源于“中国免疫监测信息计划系统”。
1.2 方法
1.2.1 按照辽宁省AEFI监测方案,对所有接种疫苗者均进行AEFI监测,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报告。AEFI一般反应病例,只填写AEFI病例报告卡实行网络报告;其他的类型AEFI病例,填写个案调查表完成个案调查。
1.2.2 AEFI病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
1.2.3 按照一、二类疫苗总接种剂次、各种疫苗接种剂次和发生反应病例数计算发生率。
2 结果
2.1 病例分类 2011年共报告AEFI病例127例,其中一般反应124例,占97.64%;异常反应2例,占1.57%;偶合症1例,占0.79%。
2.2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市乡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共有186家,其中上报AEFI病例的接种门诊有56家,占接种门诊的30.11%,有130家预防接种门诊未上报病例。
2.3 季节分布 除1月、2月、3月外,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月、8月、11月、12月分别占全年病例的15.75%、10.24%、23.62%、14.96%。
2.4 年龄分布 127例病例中,<1岁组最多为64例,占50.39%;8岁及以上年龄组1例,占0.79%;1~2岁组儿童40例,占31.50%。64例 <1岁儿童中,<2月龄2例,占1.57%;3~5月龄28例,占22.05%;6~8月龄 23例,占18.11%;9~11月龄11例,占8.66%。
2.5 发病时间间隔分布 大部分反应在接种后1 d内发生,接种疫苗至发病时间间隔按0~1、2~3、4~7、8~14、>15 d划分,分别占62.34%、19.67%、9.24%、7.41%、1.34%。
2.6 临床诊断分布 124例一般反应中报告最多的是发热74例,占59.68%;局部红肿39例,占30.71%;局部硬结30例,占23.62%。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偶合症各1例,占2.36%
2.7 AEFI报告/调查及时率 全市48 h内报告数124例,48 h内报告率100%,48 h内调查率100%,3日内调查表报告率100%,调查报告上传数3例,调查报告7日内上传数3例。
2.8 疫苗分布 我市使用的23种疫苗中,有17种疫苗报告了AEFI。全年累计接种疫苗总人次数952 625人,AEFI报告发生率为13.33/10万,其中一般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为13.01/1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21/10万。报告AEFI最多的疫苗是无细胞百白破,报告发生率为98.08/10万。报告一般反应最多的疫苗是无细胞百白破51例,占一般反应的40.16%。报告异常反应1例麻腮风疫苗,1例双价出血热疫苗。
3 讨论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2]。AEFI是我国扩大免疫规划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及时发现AEFI病例,迅速有效处理,是防止AEFI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为加强AEFI病例监测,指导接种单位规范接种,降低AEFI发生率,必须树立正确的看法,关注疫苗疑似异常反应,重视疑似异常反应的上报工作[3],以应对偶然发生的不良事件。
监测数据显示表明,监测系统较敏感,但仍有大部分接种门诊全年未上报AEFI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011年前三个月没有报告,原因由于我市在4月份开展专项培训,加强监测督导,进一步规范上报、调查、处理程序,接种人员对监测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大大加强了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大部分接种门诊对报告病例有顾虑,政府部门应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程序。建议加强卫生行政部门、CDC、药监部门、医学会以及疫苗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尽快制定调查诊断和补偿办法,便于基层在应对和处理AEFI时有充足的依据[4],解决AEFI监测报告后顾之忧。
127 例AEFI病例以小年龄为主,1周岁以内儿童占很大比例(50.39%),这与该年龄段儿童接种针次有关,无论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还是二类疫苗,1岁以下儿童接种密度最高;其次发生率高的是1~3岁年龄段(37.01%),这是由于我市开展强化免疫与补种活动原因。
正确认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的概念,统一反应定义、分类、报告、调查、处理和监测评价等方面,定期进行专项剖析,对开展异常反应监测是有所帮助的[5],定期开展专项培训、AEFI监测督导,对AEFI监测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AEFI监测系统,可以提高报告的敏感性,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负面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继续深入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预防接种安全,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
[1]郭飚.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229-2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生部疾控司,2005:35.
[3]谢广中重视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0):515-517.
[4]武文娣,刘大卫,等.全国2007~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2(15)6:481-489.
[5]刘大卫.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中国计划免疫,2006,8(12)4: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