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42例麻醉分析
2012-08-15王忠李利平
王忠 李利平
我院2008~2011年对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2例。现将42例麻醉处理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50岁者32例(78%),≤50岁者10例。据记录,32例有高血压史,5例有冠心病史,1例有哮喘史,昏迷30例,其余清醒或昏睡。
发病至手术时间2 h至27 d,大部分在48 h内(69.3%)。急诊41例(97%),二次手术2例。
10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劳损7例,左前分支,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ST段下移,T波低平1例。
术中清除血肿20~150 ml,平均78 ml。
术后结果是治愈28例,死亡14例(中度昏迷以上者死亡13例)总死亡率为32%,深度昏迷的死亡率为50%。
2 麻醉方法
本组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自动呼吸机管理呼吸,1例因脑疝致呼吸停止行紧急插管,28例于麻醉前肌内注射阿托品,其中14例加哌替啶,另14例给予冬眠合剂。麻醉诱导一般用依托咪酯0.15~0.3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琥珀胆硷1.5 mg/kg。少数患者加用芬太尼0.05~0.1 mg;高血压伴冠心病者用氟哌利多0.02~0.03 mg/kg,芬太尼5 ug/kg,依托咪酯0.15~0.3 mg/kg,琥珀胆硷1.5 mg/kg。麻醉维持单用安氟醚者4例,静脉复合28例(咪唑安定,哌替啶或氟芬合剂和瑞芬太尼静脉滴注20例;咪唑安定,芬太尼8例;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滴注瑞芬太尼加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14例,因病情危重,术毕全部保留气管导管。8例术前已深昏迷,未恢复咳嗽反射或有误吸者,术后予以气管造口,术中以输平衡液为主,并根据需要给予输血。
3 术中情况
3.1 循环方面 气管插管后收缩压升高超过50 mm Hg者3例,平均升高(64.28±18.12)mm Hg;血压下降者8例,收缩压下降平均(77.6±33.2)mm Hg,舒张压下降(40.2±17.9)mm Hg。其中2例年龄均≥65岁,术前已严重脱水。1例高血压多年,术前血压降至100/80 mm Hg。只给少量依托咪酯则血压即测不到,另1例用依托咪酯0.15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和琥珀胆硷诱导后血压由原来190/120 mm Hg下降至80/60 mm Hg。用升压药后2例血压恢复,其余6例经加快输液500~1000 ml,低血压得以纠正。
术中血压下降>30 mm Hg者9例。其中与安定,氟哌利多或冬眠有关者7例;急剧出血致血压测不到者2例,经加快输血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处理后,病情稳定。手术中血压上升超过30 mm Hg 8例,其中因麻醉过浅5例,因应用肾上腺素(减少出血)2例,氯胺酮有关者1例。血压上升高于200 mm Hg,并加深麻醉未能缓解的1例。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后血压渐平稳。
1例发生心律失常。插管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经清理呼吸道,加强通气后好转(麻醉前已误吸)。
3.2 呼吸方面 前述1例脑氙作紧急气管插管者,在持续人工通气,并尽快清除颅内血肿后好转。1例于麻醉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氨茶碱等治疗好转。
4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麻醉处理,应重总考虑以下特点。①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大部分有高血压,(本组有32例)或冠心病史。②常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肺气肿等。③昏迷患者多(本组30例)呼吸道不畅较常见,如发生呕吐误吸,可致呼吸紊乱和通气障碍。④常行脱水治疗,引起水与电解质紊乱。⑤合并糖尿病,已有代谢障碍。
鉴于上述情况,以选用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为宜。本组主要以依托咪酯,咪唑安定,琥珀胆硷诱导,前者作用迅速,但剂量要小,注射宜慢,以免过度抑制循环。本组8例插管后严重低血压,或与诱导注药速度有关。为防止血压升高本组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并用。氟哌利多是强效神经安定药,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合用,可减少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尤为适宜。
目前常用的挥发性全麻药,如异氟醚,安氟醚在确保充分通气条件下对颅内压影响较小。因此,以神经安定镇痛为基础,必要时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以加深麻醉,防止血压急剧波动,是较好的麻醉组合之一。
4.1 对高血压患者,应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术中有效的处理,有利于防止并发症。插管前静脉注射芬太尼4~6 ug,对防治心血管反应有一定效果。对高血压冠心病者用氟哌啶,芬太尼及小剂量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效果较好。
为降低颅内压,术中常用甘露醇等脱水药。速尿可降低水肿的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积液的产生。本组织部分患者用速尿(1 mg/kg)后起到了良好作用。
用硝普钠控制血压,收缩压不应低于原收缩压的2/3。本文对1例血压超过200 mm Hg者,在切开硬膜后用硝普钠控制收缩压在140 mm Hg左右,清除血肿后停止降压,顺利完成手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对麻醉药耐量差,脑出血后由于反复应用脱水药,致低血容量,加之术中出血可发生低血压,故应开放两条静脉,以便加快输血输液和应用升压药。
脑出血老年患者对麻醉药及其辅助药耐量差,降解和排除较缓慢,加之,在低血容量状态下一般常规量即可能造成严重循环抑制。本组有2例需用血管加压药才能维持血压。故应适当掌握麻醉药的组合与用量,防止相对过量。
本组高血压患者,在术前检查心电图的病例中有1/3有不同程度改变。脑出血,脑水肿,高颅内压及麻醉,手术创伤、失血、脱水等可使原病变加重,麻醉时易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宜常规监测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4.2 颅内高血压患者在麻醉中需严格呼吸管理,对昏迷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发生误吸者,应采取侧卧位或表麻下插管,不用去级化肌松药等预防措施,以防止误吸,对已发生误吸者要及时清理呼吸道[1]。
原有支气管痉挛及哮喘史者,应避免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本组1例原有哮喘史的患者诱导后,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能与术前未用阿托品等药物有关。对于支气管痉挛,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均有缓解作用。此例即在安氟醚麻醉下完成了手术。
抑制呼吸的药物(如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均应在手术结束前45 min停用,以免术后呼吸功能抑制。本组全部保留气管导管,便于术后呼吸管理。深昏迷,严重误吸者应做气管造口,以利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和便于行人工通气。
[1]吴珏,等.实用麻醉学.第 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6:497.
[2]刘俊杰,刘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