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2012-08-15张军红

中学语文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素养语言

张军红

教师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体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其要求,不是会说话、会写字,除了具有朗读、写作、书法等更多基本功外,还必须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任何时候,都要会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再从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语文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即语文素养。

人,不能随性而为,任人打扮,要追求内在修养的提升,语文教学同样需要量体裁衣,进退中绳,务本守中,可以淡妆浓抹,但总要“相宜”为妙,而这相宜就是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味道,甚至语文课要比语文更有味道。这就好比演奏一首交响曲,教材是乐谱,学生是乐手,如何让学生奏出属于自己的乐曲?这需要教师是个优秀的指挥者。这个指挥一定是懂音乐的专业人才。这样,他才能凭借自己对曲调和节奏的敏感,体会出音乐背后诗意的思考与流动,演绎出石破天惊的旋律与美感。所以,语文课堂的乐章,无论由多少节奏与乐器加以组合,如果有老师正确与合理的指挥,最终走向的都是和谐,或者说相宜。但前提是这个指挥从心里要清楚自己是在演绎音乐,这位老师从心里更要清楚自己的语文素养,底气如何!

其实,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迷人,课件怎样的新奇,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的布局怎样地巧妙,以上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但是,那沉淀在你的教学中的、于你的言谈举止之间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即你能否以语文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对话,为孩子引路、照明,这是任谁也替代不了的,也是仅靠临阵磨枪或集体智慧永远也无法达到的,而也正因为它的难,所以才得以成为考察一个语文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志,才能够成为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实在的尺度。

所以,下面就让我们从语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审视审视我们走过的路,检讨检讨我们上过的课。

先说语文教师的语言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或幽默、或诗意、或激情。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语言除去判断和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

于是,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语言有感情色彩吗?我们的语言有感染力吗?我们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入迷人的境地吗?听过太多的语文课,我发现大多语文教师的语言没有语文的滋味,有的只是枯燥乏味的提问和简单的对错判断。

如果你对自己创造的语言是否有魅力信心还不够,那你是否知道捷径是可以从朗读开始的?你的课,或许没有讨论,没有启发——可是,只要与学生一道读进去了,你就不能不经历震动、洗礼和生长。如果你是一个朗读高手,那么借助自己的声音,一点一点将学生与自己心灵的溪流拓宽、充沛——直到成为江河、成为海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待到雨过天晴,万物必将生机勃勃。这就好比,雷电在震响天穹之前,必要经过长久的沉默;玉兰在绽放之前,必要在深黑的泥土里沉默整个的冬季。朗读的声音是催发学生语言与精神世界生长的阳光雨露。朗读中的成长,是真实的成长,是水到渠成的成长。请相信,如果你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自己“不会说话”,那么,交给你教学中最重要的法宝——那就是抓住朗读时刻的快乐与沉醉,慢慢地,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慢慢地,这也许成了你的语文方式。

但遗憾的是我们离这捷径的起点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看看我们现在的课堂,老师无力范读。学生要么不读成风,要么傻读成片。于是,更多的老师避重就轻,提问加分析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将心比心,平和地回忆我们听过的课,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回答?学生是否在专心致志、富有感情以及带有思索地表达?课堂上学生是否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学会了天马行空或“表决心”?课本是否成了学生的驿站,稍作停留,马上又奔驰万里?

还有,即使对于那些真有滋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回答、思辨、争鸣,教师是否有能力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加以提升和引导?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语言永远比思考得来的答案更难忘、更真切、更可贵。诗要警句,文须点睛,课堂的高潮,有时就在教师精彩动情的议论。

这议论的语言,应当是刃上之钢,简洁凝练;这议论应当呈厚积薄发之势,体现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和对于作品的独特见解;这议论应当赋予白纸黑字以鲜活的生命,使它成为学生爱之乐之的学习范本;这议论还应当是富于美感的活的语言示范、熏陶指引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和表达水平。

所以,课堂中教师的讲,不在多少,不限形式,只要说得精彩,讲得有味,就可以称之为语文的方式。

再谈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谁让我们是语文教师?谁让我们当时所受的是师范教育?既然事实已是如此,自我安慰能否作为自我麻痹的理由?我们动不动就对学生说,要做一个好学生,要成为一个永远的学习者。教师又何尝不是?即使你的文学功底不错,甚至受过系统的高等文学教育,但对于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文学修养的陶冶永远不嫌多。

不管年龄大小,不管任教的时间长短,如果你的感觉始终是在路上,那你的语文教师的角色就与众不同。一片原野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那里的小河清澈悠远,那里的花草美丽茂盛。如果你这条河水草丰美,落英缤纷,那么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面对学生说出的不着边际的话语,无需吃老教师的剩饭,凭着自己的“储备”,就足以成为学生及时的“语言的医生”,精神世界的点拨者、文学知识的领路人。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素养。

有了这素养,才能用我们的巧手匠心,把那课堂文字中包含的营养尽可能多地滋养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从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美的熏陶、爱的感怀、英雄主义的豪情,勇敢精神的气魄,科学精神的探索。

有了这素养,才能让我们来自根部的专业 “底气”——文学底蕴更充盈,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最上乘的教学服务。

所以,老师啊,当你在课堂、在学生面前捉襟见肘的时候,回头照照镜子:当年梁启超的语文课,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完全忘我,没有互动;朱自清,没有足够的表现力,不够花哨,上课一如作文,朴素平易却行云流水,当然也不会逼迫学生朗读或是发言。但没有人说他们不是在教语文,因为他们一张嘴,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一切。

要感谢时代给予我们宽松的研讨环境,也许我们还有好多问题还没有理清,有的观点还没有达成共识。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书能读得进去,课堂能细心品味下去,那么,你的理念、语文素养、教育风格——也就逐渐养成了高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素养语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可怕的语文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