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被蜂蛰伤的处理与防护
2012-08-15瑶春幸高道珍徐静
瑶春幸 高道珍 徐静
节假日,小儿外出时常因认识不到位或者防范措施疏漏,而发生被蜂蛰伤的事故。做好小儿蛰伤部位的早期处理与防护是促进健康,减轻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
蜂蛰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是蜂毒肽毒素,蜂毒肽毒素成分复杂,主要含有组胺,神经毒,蚁酸等,毒素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引起机体发生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蜂蛰伤患儿5例:蜜蜂蛰伤1例,黄蜂蛰伤4例,就诊时间最短10min,最长5h,其头面部蛰伤1例,手指指腹蛰伤2例,上臂蛰伤1例,腿部蛰伤1例;局部反应1例,全身反应3例,过敏性休克1例。
1.2 治疗方法 局部处理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皮质激素,维生素C,抗组胺药,钙剂,及止痛药等药物应用。休克者及时抢救,按过敏性休克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休克体位,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皮质激素及其他药物应用。
1.3 治疗结果 门诊留观2例,24h内症状消失后离院,2例住院治疗2~3d痊愈出院,1例住院治疗5d痊愈出院。
2 毒蜂蛰伤临床表现
2.1 局部症状 蛰伤部位皮肤红,肿,热,痛,痒,麻木。
2.2 当蜂毒进入血管时,引起全身反应: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抽搐,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3 蜂蛰伤后处理
3.1仔细检查蛰伤部位,查看有无蜂刺,蜂囊,用物体轻轻夹取或用刀尖,针尖轻挑,或用胶布,风湿膏,输液贴等粘黏的方法去除蜂刺或毒囊,忌用手指直接夹取,防止二次中毒。
3.2 清洗蛰伤部位皮肤,或用拔火罐法吸出毒汁,减少毒素吸收。
3.2.1 黄蜂蛰伤 选用食醋,柠檬等酸性液体冲洗,中和毒素。
3.2.2 蜜蜂蛰伤 选用肥皂水,氨水,苏打水冲洗,中和毒素。
3.2.3 辨别不清时,用清水反复冲洗,络合碘涂搽患处,消毒皮肤,防止继发感染。
3.3 根据当时所处环境,条件,就地取材,采用青蒿,马齿苋,半边莲,夏谷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韭菜叶,黄瓜等单一捣烂或者混合捣烂敷患处,或者用六神丸研末湿敷,或用牙膏,风油精,清凉油,皮炎平等涂擦患处。
3.4 局部红肿热疼甚者,用冷毛巾或雪糕,冰袋冷敷患处。
3.5 保持患处静止,下垂位,减轻毒素吸收。
3.6 大量饮水,使毒素随尿液排出。
3.7 蛰伤面积较大,全身症状重者迅速送医院治疗。
4 蜂蛰伤的防护
4.1 查看居住环境,墙角,树缝,窗檐,花丛处有无蜂巢,于黄昏或夜间正确摘除蜂巢。
4.2 关闭好纱门,纱窗,防止毒蜂入室。
4.3 户外小儿避免阴雨天气外出,外出时应选择一些表面光滑的浅色衣帽如白色,淡蓝色,忌穿戴鲜艳及表面粗糙的衣帽,红,黄,橙色易引起蜂等昆虫的注意。
4.4 小儿行走时,尽量不做舞动,挥打动作,这些动作易引起巡逻蜂的关注。如有野蜂在身边飞行时,一定要镇静,最好原地站立不动。发现蜂巢时,应绕道而行。
4.5 避免一些特殊气味,身体不可有香(异)味,也不可轻易打死单一毒蜂,死蜂的气味能迅速传给蜂群,引来蜂群的报复,围攻。
4.6 受蜂群攻击时,首先保护好头部,用衣服将头部遮蔽,远离蜂群势力范围,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伏,千万不可试图反击,防招致更多的攻击。
5 心理护理
患儿常因疼痛,烦躁而恐惧,紧张,心情不好,护士应耐心疏导,解释,安抚患儿情绪,应用止痛药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患儿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