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2-08-15解辉王希香邹洪敏孙翔
解辉 王希香 邹洪敏 孙翔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终身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这就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它的治疗和护理不仅与生理、药物等因素有关,还更多的与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因此,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128例,并且入选人员均意识清楚、思维正常、可以进行语言沟通、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重度感染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中男97例,女31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4.5±8.3)岁,糖尿病病史2个月至40年。
1.2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 方法
2.1 人性化护理方案。该方案共包括:培养护士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即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1]。
2.2 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患沟通技巧,学会各种护理操作的规范用语,并懂得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此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营造人性化环境。包括保持病房整洁有序、摆放绿色植物、彩色健康宣传板、彩色饮食卡片对病房进行适当装饰等,从而营造安全、舒适、温馨、整洁的治疗休养环境。
2.3 运用人性化护理程序。即护士长、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护理员四到位。为患者提供“六声”服务,即“患者来时有问候声、患者离开有告别声、体贴患者有关怀声、服务不足有致歉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为患者办事要有回声。
2.4 采用人性化语言。首先制定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文明规范用语。交接班进入病房时不仅要问好,还要主动介绍自己,询问和交接病情,也要重视患者的感受。在执行查对时,应根据患者年龄、职业和职位不同在其姓名后加上亲切的称呼。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如做教育时给予鼓励性语言、轻轻拍拍肩膀、拉拉患者的手或者适当的抚触等等。
2.5 采取多样化的宣教方式。除了口头宣教外,还给予患者各种糖尿病宣教手册、限盐小勺、糖尿病报纸、治疗营养餐盘等,为每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张爱心卡,卡的一面为医院的急救电话和科室的咨询电话,另一面为患者的自然信息及低血糖的急救措施。指导患者正确控制血糖的方法,从基础上改变老年糖尿患者的生活方式[2]。
2.6 注意饮食,控制体重。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
2.7 运动指导。适当地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运动时间过长,以餐后1h,运动30min以内为宜,运动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2.8 药物指导。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理解正确使用药物对控制血糖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意义和作用,按时按剂量和药物种类服药,注意用药后反应和血糖变化,不随意自行增减剂量和改换药物,指导患者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的长短,严格遵守注射时间,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宜采用2℃~8℃环境妥善保存胰岛索,注射时摇匀,直至呈白色混悬液。
2.9 自我监测指导。告知患者血糖的正常范围、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教会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
3 结果
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积极运用人性化护理方案、护理言语、护理行为,采取多样化的宣教方式,收到满意的效果,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改善,有效的控制了血糖,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4 讨论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极大的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转变服务观念,充分考虑糖尿病患者的人性化需求,尊重糖尿病患者的权利,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其病程长、迁延不愈,多器官功能损害,因此在住院期间对护士的人文知识、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切本着从方便患者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创造有利于患者休息与娱乐的环境,使患者能保证睡眠,保持情绪稳定,乐于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饮食治疗和适当的运动疗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患者在出院后应给予人性化的护理,建立患者档案,加强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家属的干预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积极的家庭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使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改变生活方式,减轻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康玉闻,牟畅.Π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症状与护理对策的研究.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14(11):114-116.
[2]杜红莉,田芳.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8(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