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2012-08-15解凤华
解凤华
(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并发症及预防、留置时间、封管方法等方面的应用体会做如下报道。
1 穿刺方法
1.1 皮下静脉穿刺
操作时进针以10~20°角度为宜,宜直接刺入血管,速度宜慢,以免刺破静脉后壁,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一手退针芯(约2.0mm)至外套管内,另一手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固定套管。
1.2 颈外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头部后仰,垫高肩部,充分显露颈外静脉,选择经胸锁乳突肌中点作穿刺点进针角度为15~30°,直刺血管,回血后稍降低穿刺角度,退针芯(约2.0mm)至外套管内,另一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用胶布固定套管。
1.3 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留置套管针难度稍大,我们应用周文[1]介绍的巧方法留置成功率很高,具体操作要点是:患者仰卧,伸直下肢,稍外展、外旋,局部严格消毒后,用16G粗针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刺一小口,直达皮下,在此小口处,右手持套管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5°角向脐部刺入,进针过程中注意使注射器持续保持轻度负压,阵内回血流畅呈暗红色时,用右手将针头固定,将外套管用左手推进约2mm,压低针干至15°角左右,慢慢捻转外套管向前进入股静脉,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固定套管。
1.4 头皮式套管针留置时需注意回血后应先退出针芯,打开调节器,待输液通畅后再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内,否则容易留置失败
2 并发症及预防
2.1 皮下血肿
系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多因穿刺及置管操作动作不稳、无技巧、不熟练等造成。故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根据不同情况血管,选择恰当进针角度,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不拖泥带水,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2.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原因很多,多数是因静脉营养输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引起,另外封管液选择不当、用量及推注速度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也可引起导管堵塞。输液完毕后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按正确操作封管、缓慢推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更应彻底冲洗管道等措施均能防止导管堵塞。
2.3 液体渗漏
液体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患者躁动不安、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进针角度过小、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护士操作时应妥善固定导管,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嘱患者留置针肢体不可过度活动,可适当减少渗漏发生。
2.4 静脉炎
穿刺部位血管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是静脉炎的表现。严重静脉炎患者可有发热、局部针眼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应拔除留置针,停止输液,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敷。护理人员平时严格按无菌操作执行各项操作,尽量从血管远端选择静脉,不主张首选下肢静脉,因人体下肢的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药液滞留于血管内的时间过长,易导致下肢静脉炎。
2.5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静脉血栓,久病卧床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诱因,如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进行静脉穿刺或使用留置针易形成静脉血栓。因此,穿刺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
3 封管方法
3.1 正压封管法
为确保小开关至针尖部都维持正压,减少封管时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宜在缓慢推注的同时慢慢退出针头,同时关闭小开关,再拔出针头,这样可避免血液倒流到血管针内,形成凝血堵塞导管。
3.2 输液器内等渗液封管法
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可防止负压封管,延长留置时间[2]。具体方法是:将刺入肝素帽的钢针向外拔出2/3,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钢针尾部,食指固定肝素帽准备拔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反折输液器滴管上端管腔,同时左手中指与大鱼际肌捏住茂菲氏滴管用力挤压3~5s,将茂菲氏滴管及其下端部分腔内的液体持续压至血管内,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逐渐拔离肝素帽,封管结束。
4 留置时间
药液长时间刺激血管容易形成静脉炎,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封管也容易形成小的血凝块堵塞导管,因此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d,一般为3~5d为宜。。
[1]周文,赵美玲.股静脉留置套管针时外套管的放置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45.
[2]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