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课堂
——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2012-08-15张云杰

中学语文 2012年18期
关键词:教师应情感语文

张云杰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以至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和封闭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教师似乎只想到自己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也使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课堂出现了“生态危机”。

当前课程标准、教材文本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正所谓“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而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则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打造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一、和谐课堂中学生应追求的精神维度

1.美好情感与人文精神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已被很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把情感态度作为目标之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青年学生的内心是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设置背景、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促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实现,并使之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是徜徉流溢在教学本体之外的美丽动人的幻影,而是发自语文文本幽秘之处的人性之光,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内涵概括为八个方面:健康人格、高创造力、主体意识、求实求真、乐于竞争、个性和谐、乐观开放、热爱生活。

2.多元解读与主体意识

文本解读应是语文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渠道,它是以“文学、经典”为核心,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让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钱理群)。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重对话。

如《项链》一课,有位老师围绕小说主题展开讨论,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课文畅谈自己阅读感悟,教师在学生发言中善于点拨,全班有学生说出了关于“虚荣、梦想、欲望、变化、回归、贫富、诚信、感动、女性”等主题,我认为这一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本身具有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

我教《雷雨》发现学生在分析侍萍的性格时也能说上几点,如善良、正直、刚毅,但他们对剧本中侍萍那抑郁平缓的语调,对那些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台词却不甚理会,侍萍在他们心中仅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形象,此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又如:学生一致认为周朴园是虚伪的,这显然是浅层次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周朴园为什么要在鲁侍萍不知情的情况下保持家居的原状?而当鲁侍萍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主动开了一张支票给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否真诚地认为这张支票足以补偿她30年的情感伤害?他在开支票时真诚还是虚伪?可以进行广泛讨论。

所以教师要点拨,让学生体验,引发奇思妙,让学生透过纸背,穿过时空,仿佛觉得作者款款而来,与之问答、切磋、请教。

二、和谐课堂与教师素养

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乐园,课堂的生命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在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和谐之光在课堂绽放呢?

1.教师应是不倦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心得。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如李镇西、王荣生、王尚文、倪文锦、邵瑞珍等人的著作,我总觉得光借鉴他人的经验,没有理论作为支撑就很肤浅。

2.教师应具有广博而丰腴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师要通晓文、史、哲,对其它知识要有足够的宽度,深度倒不必去追求,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兴趣广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所以在我们知识的仓库里要贮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话题,这样也拉近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现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都是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类,这也对教师提出素养要求,知识面越广,你讲解起来深入浅出、从容不息、游刃有余,“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饱学之士”的形象,学生对只晓得捧着教参死啃课本的老师很反感,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要不断学习,光靠几年所学,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在学生遇到疑问时,能给他们圆满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你的尊重,对语文的热爱,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教学威信。

3.语文教师应讲究课堂艺术,要富有激情,善于挖掘文本细节

语文可以是一门最富有艺术的科目,因此,我们要对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我觉得语文课的理想境界是空灵,我们都知道这种对学生强调句子结构的划分、段落的概括、中心的提炼已经不适应时代了,高中课本所选的都是名家的经典之作,所以我们应注重整体理解、体验品味,走进作家内心深处,知识点是要落实,但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我们学生与作者、学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老师每学期一定要上好第一堂语文课,这一印象在学生心目中是永不磨灭的。我记得我给这届学生高一时上的第一篇课文是《荷塘月色》,我是这样简单设计导语:我有一个梦想,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在朦胧的月光下,划一叶扁舟,荡漾在荷花深处,清风徐来,我们一起吟诵朱自清先生的 《荷塘月色》……这样一个简单的导语,唤醒了学生诗一般的情致,当场有同学描述了另一种情景:师生围坐在荷香飘溢的西湖里,淡淡的月色,依依的垂柳,我们一起品味《西湖曲》中“低头弄莲子”的优美意境,所以开场离课文教学目标已接近一半。

语文课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情感张力,所以,教师上课时要有激情语调,要有顿挫,上出语文课的滋味来,老师千万不要拉着脸进行传道布经,要与作者、学生一起同喜、同悲、同哀、同乐,老师也不要老占据着那神圣的讲台,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威压,应多到学生身边,用微笑、用眼神等,让他们能感受你的有关爱、鼓励,这虽是一个极细微的动作,但师生间情感的融洽,能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不易觉察的细节,但这些细节却有助于对个物个性、主题的把握,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树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的观念,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并能联系影视中的拍摄方法,主题选定,色彩、声音的使用上,把思维的触角穿透钢筋水泥框架,体现出语文的课堂在生活这个特点,也体现大语文的观点。

譬如前几年电视剧琼瑶《梅花三弄》结尾是一双白狐在沙漠中欢快奔跑,这可启发学生思考,对爱情、自由的向往、渴望,以此联系到梁祝,焦仲卿、刘兰芝以及《诗经》中的《氓》等,还可读读张艺谋导演最成功之处是色彩的运用,如影片《红高粱》中主色调是红色,红高粱、红裤、红鞋、红酒等,大片的红色在画面闪耀、涌动、翻滚,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这对一个民族精神和生命力进行热烈的渲染和称赞,到后来的《英雄》、《十面埋伏》告诉学生这里面影片主色调有何用意?《雷雨》中蘩漪穿何种颜色的衣服,有何用意?《巴黎圣母院》中艾丝米拉达只有两套服装:红色长裙和白色长袍,这些内容的讲述,一定会吊起学生的胃口,同时也为他们写作服务。

让我们在三尺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痴情于教学,醉心于艺术,走进一个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的艺术世界。

猜你喜欢

教师应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