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2012-08-15王艳伟张哲
王艳伟 张哲
中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王艳伟 张哲
红花黄色素;联合用药;冠心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研发技术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也是中药提炼出来的针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功效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对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作用,保护心肌细胞膜电位,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等,我院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30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就我院收治30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中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的治疗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心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300例,年龄为49~81岁,平均年龄65岁。诊断标准。
1.1.1 病因及危险因素 本组病因如下:①吸烟。②高血压。③高血脂。④ 避免精神紧张。⑤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⑥糖尿病。
1.1.2 临床表现 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①心绞痛型患者63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 min,常放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通常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呼吸短促,晕厥,虚弱,嗳气,尤为在老年人。②心肌梗死型患者174例:特点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少部分患者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患者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 min以上,常达数小时。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21例: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死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患者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通常在体检时发现心肌梗死后才被发现.部分患者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40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呼吸短促,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⑤猝死型2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 h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3 心电图检查 多数冠心病患者,没有症状时发作的心电图都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所以,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那么,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特点是当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发生暂时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下移);当症状消失后(经过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片),心电图恢复正常。当然,少数情况下发生较严重的缺血(如时间超过十五分钟),心电图异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数天)。相反,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心电图长期的异常(多数为T波倒置,或伴ST段压低),多数不是冠心病,可能为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也常见于正常人。有些人心电图T波倒置30多年,也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的心脏疾病。
综上所诉,我院通过300例患者经过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按5%葡萄或生理盐水150 ml,加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 mg,一日一次静点。联合使用硝酸异山梨酯25 mg加入5%葡萄或生理盐水,每小时滴入7 mg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过程中,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未发现毒副作用。平均住院日4~5 d左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治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21例,用药3 d~5 d复查心电图无缺血表现。显效: 63例心绞痛型患者,用药3~4 d内胸骨后的压榨感,呼吸短促,晕厥,虚弱,嗳气等症状消失。明显好转:心肌梗死型患者174例,用药3 d~5 d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40例,用药2 d~3 d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呼吸短促,水肿,乏力等明显减轻。无效:猝死型2例用药后无改变,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2.1 红花黄色素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1],同时有明显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肌缺氧引起的冠脉流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下也有明显的增加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心肌耗氧及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加心肌的血流量。可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形,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因此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等有重要意义。
2.2 红花黄色素对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2]。主要是能够降低血浆CPK,LDH的活性剂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显示红花黄素对心肌缺血-在灌注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导致膜电位改变,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幅度(APA)减少,最大除极速度(Vamx)变慢,复极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应用红花黄素后,RPnAPA1Vmax与正常对照组之明显差异,APD趋向恢复,表明红花黄素对心肌细胞膜电位有保护作用,红花黄素对缺氧复氧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疗法,紧急PTCA技术对再灌注心力衰竭及猝死的防治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提供了新的资料。
[1] 黄正良,崔祝梅,高其铭.红花黄色素降血压作用及机理的初步分析.中成药研究,1986,8(7):27-29.
[2] 徐春祥,刘风芝,李延平,等.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心肌LDF和MDA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1):9.
[3] 单宏丽,徐长庆,刘风芝,等.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药学报,2000,15(4):351-4.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药剂科(王艳伟);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张哲)
2.3 红花黄色素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作用[1],可能是通过抑制TPK和PKC依赖的MAPK信号传导途径发挥其抑制VSMC增值作用。故有可能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增生性疾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2.4 红花黄色素保护心肌细胞膜电位[4],使APD明显延长,且能增加内向钙电流,必然使有效不应期相应延长,这为临床应用红花黄素防治快速心率常规提供理论依据。氧自由基诱导的功能异常可能使心脏、肝脏、肾脏及脑等组织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应用红花黄素对H2O2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理论依据。红花黄色素抗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以邻二氮菲-Fd氧化法检测,红花黄色素能清除H2O2/Fe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红花黄色素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有清除羟基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羟基自由基引发的AT-Ⅲ氧化损伤的作用可能为缓解血液环节障碍疾病的重要机理。
综上所诉目前应用5%葡萄或生理盐水150 ml加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 mg,一日一次静点。利用其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对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PK和PKC依赖的MAPK信号传导途径发挥其抑制VSMC增值作用,保护心肌细胞膜电位,使APD明显延长,且能增加内向钙电流,必然使有效不应期相应延长,这为临床应用红花黄素防治快速心率常规提供理论依据。菊科植物(Carthamus tinctcorious L)的干燥花为原料,提取的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其中以SafflominA为主(占70%以上)。本品的基本药理作用是直接松驰平滑肌,尤其是血管平滑肌;对毛细管后静脉血管的舒张作用较小动脉更为持久。对心肌无明显直接作用。由于容量血管舒张,静脉回心量减少,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同时外周阻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左心室射血阻力减少,又使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前后负荷的降低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经静脉给药,迅速分布至全身,在心脏、脑组织和胰腺中含量较高,脂肪组织、皮肤、大肠、肾上腺和肝脏含量较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经至肝脏时,大部分药迅即被代谢成活性产物2-单硝酸异山梨酯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肾脏是其主要排泄途径,其次为胆汁排泄主要适用于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总之,利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的功效,治疗冠心病中的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疗程短,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广大临床医生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