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012-08-15黑龙江许洪伟

职业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手稿异化

黑龙江 许洪伟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黑龙江 许洪伟

异化劳动理论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思想具有很强理论贡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系统的从经济学的领域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为后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在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还称不上成熟的马克思理论,但是作为马克思思想过渡时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异化劳动;人本主义;经济领域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精髓与核心部分,在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论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与之前思想不同的地方,看到了马克思从经济学的领域开始探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的问题。虽然在这个时期马克思的出发点还具有着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色彩,但马克思将哲学上的问题联系于实际的生产之中,这是一个伟大的切入。所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不应当将早期人本思想与在经济领域的探讨对立或分割,因为对于劳动者的怜悯,使马克思切换视角,不同于以往在哲学上的分析,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家那狭隘的视野,也为后来的劳动价值剩余学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起源

如果提起异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是对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异化理论开端,还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首先在费希特的哲学之中“自我”设定“非我”,而“非我”成为“自我”的异化。我们知道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一直以来都被我们看作是马克思思想的两大理论来源,而且黑格尔在异化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在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上为我们展现了一整套异化理论。黑格尔认为外部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一种异化,而这种异化最后还是要返回绝对观念之中。费尔巴哈对异化的阐述使我们看到了离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更近的视角,费尔巴哈站在自己唯物主义的角度上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异化,而上帝则是人的自我异化。正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之下,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之中我们看到了费尔巴哈式人本主义情节。也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才使马克思成为一位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去批判剥削制度的巨人。

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我们读到异化劳动理论时,我们会感受到马克思对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劳动者处境的同情,也正是基于这点,马克思才将理论的重点放到了经济学的领域之中。马克思批判那些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经济学家们,反对他们将对于他人的劳动占有看作是既定的,是不可改变的,是必然的经济规律的做法。所以马克思给了我们一把打开这种剥削制度本质原理的钥匙,马克思真正要解决的是:“我们现在不得不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跟劳动、资本、地产这三者的分离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一切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页)异化劳动理论正是要剖析出这种本质的联系。马克思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第一个方面是劳动的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写到:“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页)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劳动产品的对象化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中。劳动产品本应该依赖于劳动者,但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产品不仅不依赖于劳动者,更与生产它的劳动者相对立。所以就发生了“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页)第二个方面,劳动自身与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7页)从上述的描写中我们看到这种异化是明显的,而且这些劳动是我们所不愿意去承受的,而且即使是不情愿的劳动也不属于我们,所以马克思总结说:“对劳动者说来,劳动的外在性,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自己在劳动过程之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的。”(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第三个方面,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这里运用了一个费尔巴哈的概念,就是“类本质”,它的含义是所有的人共同拥有的本质特征。在这里马克思想告诉我们之所以我们是不同于动物一种族类,是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要求,我们同时还需要精神上的要求。但在私有制的制度下,我们丧失了劳动的产品又丧失了劳动本身,人们在这种条件下,就变得和动物一样,只是为了生存去活动,却失去了人本该有的多面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失去了作为人的“类”的特征。第四个方面,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说:“人从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的本质异化出去这一事实所造成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页)这是一个必然的推导过程,由于人已经与自己的本质相分离,也使他人异化。这个他人也包括使劳动者与劳动的生产产品、生产过程、劳动者本质相分离的资本家,资本家占有着劳动者的劳动,也间接的为阶级的分化提供了必要的温床。“劳动者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产出一个跟劳动者不相干的、置身于劳动之外的关系。劳动者跟劳动的关系产生出资本家。”(刘培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页)

3 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一,通对于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马克思得出了一个结论,异化劳动可以导致私有制的发生,但私有制也可以反作用于异化劳动,我们发现正是由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使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和自己分离。正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致使劳动者在不断的劳动时,为资本家积累了财富,使资本家越来越具有对于生产资料垄断的实力。正是发现私有制的决定因素,所以我们才会将消灭私有制作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的重要环节,所以才会出现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掌握政权,从而消灭具有剥削性质的私有制,也伴随着对于异化的消灭,使全人类从异化的劳动生活之中解放出来,使人可以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理论提出做了必要的铺垫,证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不是空想而是必然的结果,这也使马克思的社会学说具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第二,马克思在创作《手稿》这一时期是马克思思想的转型时期,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众多内容还是带有强烈的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气息,同时也可以看到马克思在试图摆脱这种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对于他的影响,正在为自己的唯物史观寻找突破口。我们发现马克思在《手稿》之中从伦理的批判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之中,第一次从现实的经济领域进行论证他的思想。虽然异化劳动理论还不像剩余价值学说那样,揭露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深层的原因,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对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但却是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的第一次论证。虽然还不能依靠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来阐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但是它为马克思新学说的发展,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

[2]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手稿异化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丢失的手稿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