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及其预防调整

2012-08-15黑龙江孙鹏

职业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业心理

黑龙江 孙鹏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及其预防调整

黑龙江 孙鹏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教师因为工作性质本身对于情感投入的强调以及工作负荷的巨大而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由此造成了各种恶果——教学效果不彰、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身心受损、教师病假不断、教学秩序混乱、医疗支出大增等等。本文拟从职业倦怠的实质、危害、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职业倦怠;自我矫正;实质;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质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情绪、疲惫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做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那种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相反,安于现状、平淡无为的增多了,教书匠增多了,甚至有些教师萌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有人称教师的这些表现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呢?对教师这一个特定职业群体而言,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为:1.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其典型的语言形式就是“混饭吃”。2.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甚少。3.强化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4.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教师而言,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自我效能感降低等;在精神上则表现为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在工作上则表现为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教师存在这种消极的情感,必定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往往会体现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打个比方来说,职业倦怠就像一条蛀虫一样,慢慢地蚕食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内在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最后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对职业产生高原反应。太有规律的工作、生活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从而熄灭一个人的激情。作为教师,有时候同一内容要讲很多遍,会感觉乏味,从而引起内心追求和客观情况之间的矛盾,产生消极的心理。

第二,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抗拒心理。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第三,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

第四,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心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一心理问题,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教师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一)就教师个体而言,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自我矫正:其一,找出工作的兴奋点。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其二,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吸取新的知识精华,才不会觉得每天都在做机械式的重复。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的同时,学生也从中获益,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其三,善于奖励自己。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就是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为自己喝彩。你就会发现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这样你就会增强工作的效能感。其四,努力创造自我。我们在创造学生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创造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努力成为教育家。这样,我们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其五,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其他方面:其一,狠抓师德建设。思想即灵魂,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疏通思想。管理者应善于利用正确的形象去鼓舞、感染、鞭策教师,避免其产生倦怠心理。其二,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有了物质条件作保证,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些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因素,对工作积极性的帮助则相对有限。只有那些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些需要包括: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等等。为此,我们就必须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其三、改进学校管理,完善竞争机制。学校管理不当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之一,因此管理工作须不断加以改进,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实际上,这对于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的活力。教育领域内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因此,建立科学而公平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可有效的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但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公平性和特殊性原则,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总之,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心理,就可以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就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而教师与职业的和谐,则能强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1]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

[2]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伍新春,曾玲娟.透视教师职业倦怠.中国教师,2003年第4期.

[4]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3期.

[5]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4期.

[6]廖正峰.教师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编辑 王旸)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商业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职业心理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