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习作“有米可炊”的三个招数

2012-08-15浙江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碘酒棉袄科学课

浙江

“学生怕作文”一直是作文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什么怕?我认为主要还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可写。俗话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我们这些学生,还不是“巧妇”怎么能为这“无米之炊”呢?因此,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考虑该让学生写什么?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一、把身边的生活植入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对于身边的事情却缺少关注,缺少思考,他们常常熟视无睹,一旦到了习作的时候就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在习作课上,我们可以将生活植入课堂,引领学生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真正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

我曾将我所在的小镇上的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十二岁的擦皮鞋的小男孩裴水强请进了课堂。因为他的出现,整堂课高潮迭起,出现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场面——

场面一:当这个又黑又瘦的12岁小男孩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都惊呆了。他们用不解的、同情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同龄人,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说出一句话来。许久,教室里才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场面二:同学们紧紧围着小男孩,拉着他那瘦削的手问这问那:“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要来擦鞋?”“你读过书吗?现在为什么不读书了?”“擦鞋苦不苦?”等等。当小男孩回答说:“擦鞋苦,有的时候我的腿都麻了,擦完了一双鞋,这时,人站都站不起来。有的时候手还抽筋……”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哽咽了,他再也说不下去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从他的眼角滚落下来。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见同学们的一片抽泣声。

场面三:当我提出要大家节约一天的零花钱,来资助我们的这位不幸的朋友时,同学们个个都慷慨解囊。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一个个走上讲台,将自己的一份爱心,庄重地放进了捐款箱。

捐款结束后,我是这么说的: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的资助。在此,我代表裴水强谢谢大家,谢谢!同学们,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靠我们在座的同学,我想根本就解决不了他的难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呢?这时,同学们又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写一篇文章把他们的消息刊登在报刊或网上,让社会各界的朋友都来关心他,帮助他。有的说写封信给当地政府,让他们管管水强的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注:水强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已有十年未归,且从未给家里寄过钱)。还有的说给他的爸爸写封信,告诉他水强的近况,让他尽快把水强接回家。

请听听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吧——

“只见他又黑又瘦,头上留着三缕头发,一套衣裤又脏又旧——大概几年前买的,现在好久没洗了。赤脚穿着一双褪色的拖鞋,肩上扛着个约10多斤重的工具箱。他那黑亮的眸子不停地转着,仿佛对每一样东西都感到新奇。”

(朱范旖——《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唱得太好了!我紧握着手里的4元2角钱,带着一颗充满同情的心,把它放进了为水强捐款的箱子里。

(顾冰忆——《愿世界更美好》)

“我们把一天的零花钱省下来,捐给了水强。但是,就这百来块钱能帮他多久呢?为了能让更多的好心人了解他、帮助他,我拿起了手中的笔向贵社写了这封信,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让爱在新世纪中流淌,在人间永驻!”

(金竹——《让爱永驻人间》致《南湖晚报》叔叔阿姨们)

“生活处处即文章”,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素材,而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发现、发掘这些素材。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点拨,只是为他们再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场面。通过这一场面,唤醒了学生的意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让文字从学生心底自动而自然地涌出。

二、用媒体创设写作情境

一直都很怀念张滔元老师在“浙江省首届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喝彩》一课。不仅是因为张老师的课上得精彩,还因为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情表达。

课堂伊始,张老师通过导语和媒体辅助把学生带入了雅典。中国女排那惊心动魄的夺冠赛,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使学生仿佛又沉浸在那激动的气氛之中,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整堂课上,张老师边放录像边介绍,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感受。与此同时,张老师还适时引导学生写话写段,使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说来也巧,最近出去听课,老师让学生写话,他播放了网上的一段真实的视频:两只小狗出去散步,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只小狗在过马路的时候被撞倒在地,另一只小狗十分着急,它一会拉拉自己的同伴,一会四处张望寻找救兵……

这样的事情,也许生活中真的很少碰到,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这段视频真实地记录了此情此景,学生观看之后深受感动,他们在文中这样写道:

“只听一声闷响,跑在前面的小狗被撞翻了。后面的小狗连忙跑上前去,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动弹不得了,眼里充满了闪闪的泪花。”“小狗‘吼吼’地吼叫着,我知道他是想把自己的同伴唤醒,可是躺在地上的小狗再也听不到他同伴的声音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原来狗也是有感情的啊!”……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这段视频,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读到这样饱含真情的文字!

三、让“玩”携手习作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玩得痛快,才写得有味》,文中写道:大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绚丽的,学习劳动是幸福的,玩耍是快乐的。生活中放开手脚和小伙伴们玩个痛快,壮胆去放鞭炮焰火,去赶集看花灯,去自己制作门帘……那时,你会发现许多旁观者发现不了的细节,获得最真切痛快的感觉,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写出有声有色、真切感人的文章。张老师好多优秀的课例,如《我的发现》、《有趣的实验》、《“铁”鸡蛋》等都是和学生一起“玩”出来的。

对于“玩”,我是这么理解的:玩,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玩,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做的探究性实验;玩,还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制作一个小物品。

记得有一次,来自温州的全国优秀教师陈耀老师给我们班孩子上了一堂科学课。课上陈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动手做实验,共同探究“碘酒遇上淀粉会变蓝色”这一问题。课后,想到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提议大家把今天这节有趣的科学课记录下来,学生们欣然应允,并且写得有声有色——请看陆茜同学的《一堂难忘的科学课》。

上个星期五,来自温州的全国优秀教师陈耀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而难忘的科学课,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排好了队伍,缓缓地走进了教室,开始上课了。一开始,我以为这堂科学课会很严肃。但我想错了,陈老师刚开始上课就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魔术。他请两个同学帮忙拿着一张“白纸”,然后用一种液体往上喷。过了一阵后,白纸上出现了‘米饭’两个字。我们都感到奇怪:为什么往上面喷了这种液体后,就会出现字迹?为了让我们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陈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我先用滴管往米饭上滴了几滴碘酒,过了一会儿,米饭的颜色从白色变成了蓝黑色。这下大家的问号越来越大了。接下来,陈老师让我们测试其他东西遇到碘酒后会不会也变成蓝黑色呢?

我们测试了马铃薯、面包、青菜等东西,结果发现面包和马铃薯跟米饭一样,遇到碘酒后会变成蓝黑色。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陈老师告诉了大家其中的道理:原来,米饭、面包等东西里面含有淀粉,淀粉一旦遇到碘酒,就会变成蓝黑色。说完,便给我们每组发了一盒淀粉,往上滴了几滴碘酒,过了一阵,果然变成了蓝黑色。

做完这个实验,老师让我们把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还让我们把自己的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进行答辩。

啊!多么难忘的科学课啊!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堂科学课!

至此,我才幡然醒悟,原来学生真的不是不会写,而是缺少写的素材,或者说是对生活中的素材关注不够。后来,我也在一次习作教学课上和学生一起探究“棉袄会给人温暖吗?”这一问题。教学伊始,我就由冬天穿棉袄保暖这一人人都知道的现象出发,直接发问“棉袄会给人温暖吗?”当然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还有的说不知道。至此,我让学生动笔,把刚才大家兴致勃勃地猜测场面记录下来,并进行简单交流。

然后,为了揭开这一谜底,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将两根冰棍裹在棉袄里,看看冰棍是不是会很快融化?如果会那就说明棉袄本身会产生热量,会给人温暖;如果不会,那就说明棉袄本身不会产生热量,也不会给人温暖。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棉袄本身不会产生温暖,只是穿在人身上时,把人体产生的温暖包裹起来,阻止了暖气散发,于是人就觉得暖和了。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这一实验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孩子神态和心情的变化。习作时,个个得心应手,笔走如飞。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说“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的素材,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素材的眼睛和感受素材的心灵。”那么就让我们的老师引领孩子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习作“有米可炊”!

猜你喜欢

碘酒棉袄科学课
碘酒的“魔法”
贴心“小棉袄”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有趣的小魔术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贴心小棉袄
科学课教学反思
1966年的棉袄
屁股醉了
浅谈科学课中实验的运用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