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小插图 开启大智慧——谈如何依托文本插图培养低段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2012-08-15浙江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拼音识字课文

浙江

《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低年级学生正值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口语,词汇量逐步丰富,语言连贯性逐渐发展,正处于作文能力的前期发展阶段。如果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说话、写话,那不但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运用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终身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标”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感性事物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喜欢直观、生动、色彩鲜明的东西,而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则非常人性化地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了多幅生动、明朗、富有儿童情趣,符合低段学童接受特点的插图。

据笔者统计,人教版低段教材的插图在课文中分布如下:

一年级上下两册中,入学教育配备插图数4篇,不含插图的0篇,插图的配备率为100%;拼音教学配备插图数63篇,不含插图的0篇,插图的配备率为100%;识字教学配备插图数16篇,不含插图的2篇,插图的配备率为87.5%;课文配备插图数54篇,不含插图的0篇,插图的配备率为100%。

二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只上册有8个识字教学,其中前两个配有插图,插图的配备率为四分之一;配备插图的课文数66篇,不含插图的课文数1篇,插图的配备率为98.5%。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教材中的插图配比是如此之大,若自觉地开发,科学地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兴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此,笔者根据插图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以插图为联结点和突破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为中高段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巧用入学教育图 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初入学的儿童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一年级上册教材开篇便以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对学生进行上学、听讲、读书、写字四个方面的常规教育。由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笼统到精细,由表面到内部的过程,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可以借助插图指导学生先从整体感知画面内容,再步步深入。

例如:在进行“上学”这一入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了解图意:知道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进校园。为进一步让学生知晓上学时在校门口的行为、礼仪,也为培养学生观察插图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感知画面内容后,可以设计步步深入的问题:同学们是怎样上学的?早上见到同学和老师应该怎么做呢?父母护送到后,你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根据画面和生活实际就能很容易地说出上学的方式,见到与老师、同学要相互问好,与护送的父母要亲切告别等。通过这样的引领,让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或简短的话把图意讲得具体起来。学生说不流畅时,教师就领着学生说,或及时示范后让学生模仿,这样既教学生学会了上学常规,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插图,感知画面,概括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巧用拼音教学图 把握句子基本要素

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发展学生语言为主线,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学习拼音“听”“说”领先,把学拼音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部分,每个拼音都配有插图,大体有这两种类型:一种是几个拼音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情景图;另一种是根据单个拼音的音或形配备的单幅小插图。其实不管是哪个类型的拼音插图,图上所表现的形象都生动鲜明,指向性强,与所学知识紧密吻合,且含有一定的美育因素。教学时就可利用两者的结合点作为突破口进行说话训练,既能提高说话能力,实现知识的掌握,又能使枯燥,难学的拼音变得有趣、简单,还能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把握句子的要素。

例如:汉语拼音《 z c s》一课中有一幅一家三口不同的活动情景图,图中所展示出来的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一种家庭生活。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尝试说出谁干什么。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很快准确地说出:爸爸拖地。妈妈擦玻璃。我做贺卡。接着我以“爸爸拖地”为例,帮助学生认识句子的“头”和“尾”,头就是谁,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有头有尾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我将课堂作为一情景,提供出句子的头或尾让学生来补充完整。二素句掌握了,就在它的基础上加“身体”“四肢”,逐渐成为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逐步完整、生动起来。在学习《ai ei ui》一课时,有学生就能说出这样的语段:春天,我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在公园里种树。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草地上的鸽子夸我们真能干。

这样,学生在学习拼音中既学会了汉语拼音,又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语言逻辑思维训练,牢牢建立了完整句子的概念,为学生后继说话写话铺设了道路,也让学生在以后的说写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巧用识字教学图 有序观察串词成句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色。插图是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一名特殊成员,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开发,就能让它“活”起来。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的教材中,共安排了24次识字课。识字课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生字串联成儿歌或顺口溜式的;另一种是将生字组成词归类放在一起,并配上插图的。我觉得编者设计安排第二种类型的识字课,就是为了让教师把“教材教厚”,为了让教师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空间和机会。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如果我们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识字写字上,必将会使识字写字变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把这样的识字教学课与说话写话训练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甘之如饴。

例如:在学生读准《在家里》(一上)中的“沙发、茶几、报纸、书架、台灯、挂钟、电视、电话”字音后,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整体观察和简单表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有顺序地看图说话训练:小朋友们,你能看出这是家里的哪个地方吗?墙上挂着什么?它的下面有什么?沙发的左边、右边和前面各有什么?这样指导先整体观察确定这是家里的客厅,再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看和说,不仅增加了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还让他们逐渐懂得该如何来有序看图、说话和写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只有当教材内容、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被学生所喜爱,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一上)时,考虑到这是图配词的,画面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图下配有“黄牛、鸭子、花猫、红枣、苹果、杏子”等相应的词语。于是我就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尽量多的用上图下配的词语来叙述院里的景色及人物的活动:“小男孩家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小路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小男孩在做什么?”我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学生个个都非常积极踊跃,都想成为比赛中用词最多的那一个。课后,我让意犹未尽的学生将他们想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于是,就有学生这样写道:明明家的房子坐落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房子前后都被大树环绕着,房子前面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果树,其中一棵树上长满了许许多多的红枣,另一棵树上结满了很多红红的苹果。苹果树下有一只小花猫在懒洋洋地睡觉,旁边还有一头老黄牛在悠闲地散着步,一群鸭子正被明明赶着回自己的“家”呢!这时,有一只小鸟飞到了房顶上,开心地唱着歌。哇!院子里的风景好美啊!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仅凭空想象,学生能用这些刚学的词把句子说得这样生动,这样具体吗?而一幅生动的画面,就具有教给学生说好话、写好话的方法,提升了对语言的形象美、音韵美、动态美的感受能力。

四、巧用阅读教学图 深化感受丰富文本

一二年级教材中课文插图的配备率极高,细细揣摩每幅课文插图,我们可以感悟到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无声语言。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插图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来,达到学生自主说话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1.依托插图仿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低年级是语言发展、智力发展的最佳阶段,低年级学生语言模式尚未固定,处于语言的习得期,正是学什么像什么,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因此让学生模仿教材,从中汲取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不失为习作起步阶段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怎么仿实效性更大呢?教学中,我常采用以图启思的方法指导学生说话、写话,感觉效果甚佳。

例如:学了《风娃娃》(二上)一文时,课文中把风娃娃吹动风车和船只写得很详细,把风娃娃吹走风筝仅用一句话就带过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这句话上面的插图,模仿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写法把风吹走风筝时空中风的表现、风筝的情态以及地面上孩子们的表现、心情写具体。这样以课文语段为模式,借用课文现成插图说话写话,学生自然易于动笔,有话可说,这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他们都乐于进行仿写,以提高说写能力。

2.依托插图补白

在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中,除了纯粹的空白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空白——课文插图。教学中,教师可把课文插图作为研读切入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从而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观察能力,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进入课文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文本语言,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

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下)一课,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还有一幅是两只小松鼠看着松果长成几棵小树,对应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课文此处有个泡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它画出来吧”。学到这里我让学生先静静默读课文,根据上文内容边读边想,再让学生想象未来松树林的画面,然后交流并在课文第二幅插图上添加自己想象中的大松树、花草、各种小动物,最后根据增添后的第二幅插图把美丽的画面写下来。通过再次创作后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不再觉得空对空没东西可写了。他们有的说:让茂密的松树林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他们有的写:松树林可大了,有高的,有矮的,不管哪一种都长得很挺拔,枝叶很茂密。小猴、松鼠、小鸟都来这里安了自己的家。还有的写:松树林很美丽,树叶又密又绿,树下很凉快。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小动物们在树林里生活得很愉快,他们你帮我,我帮你,很爱惜每一棵松树,从来不乱砍松树、也不乱踩花草。松树林就越长越茂密了……

这种由补充插图空白到补充文本空白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既发展了想象思维,又训练了语言,从而让学生学会了阅读。

3.利用插图改写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感情色彩浓厚,富有想象力,极具音乐感。一首好诗反复吟诵,认真体会,它就会像一幅画一样浮现于你眼前,又会像一首歌那样萦绕你的心间。学了一首古诗仅会熟读成诵并根据字面意思理解诗句的话,学生可能就会体会不深,记不长久。低段古诗都配有插图,可以在学生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插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例如:在学习《村居》、《所见》、《宿新市徐公店》等古诗时,因为诗文和插图所反映的孩童天真烂漫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或相似,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古诗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在学生自鸣得意地欣赏着自己根据诗文和插图自创的短文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技巧。

由此可见,文本中插图虽小,但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直接的、宝贵的课程资源,是帮助学生提高说话写话能力的拐棍。为了插图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我们应认真地研读插图,让文本插图在低段的说话写话训练中起到最优效果。

猜你喜欢

拼音识字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背课文
识字谜语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