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
2012-08-15江苏兴化市荻垛初中王印祥
☉江苏兴化市荻垛初中 王印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
☉江苏兴化市荻垛初中 王印祥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形成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的课堂.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当然,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究,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结果,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而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拓宽优生的知识面.
二、分层教学的探索实施
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
1.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在对学生分层之前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从平时的表现、近阶段的考试成绩、学生的性格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笔者一般都是把学生分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分层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分到这个组里是为他负责的,对提高其成绩是有帮助的,如果成绩提高之后,可以进行调到另外一个组里.同时教师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分组,该调的一定要调,这也是一种激励.
2.内容分层
有了问题,才有数学知识,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时,笔者把教学的内容也进行分层讲解,一般做法是要求第一组解的难度低的题目;第二组解中等难度的题目,争取能解高难度的题目;第三组学生就直接解高难度的题目了.为了能使课堂上解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的整个课堂设计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比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时,老师在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后,让学生充分理解“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概念,会利用公式am·an=am+n(m、n是正整数)进行运算.在让学生进行板演时,给学生出这样几道题:①计算a7·a3;②计算-b4·b5;③填空a4·a()=a7;④运算(-3)8×(-3)3;⑤改错x4·x2=x8;⑥已知am=7,an=3,求am+n的值.
A组学生做①④两题,B组学生做②⑤两题,C组学生做③⑥两题.A组学生着重基础题,让他们知道幂的底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在B组学生的练习中加上了正负数的运算,改错题练习他们的判断力,同时要求B组学生在改错时说明理由;③⑥两题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公式的逆用,在做好第③题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口头提示a7=a3+4=a3·a4,那么学生在做第⑥题时,就会想到公式逆用,am+n=am·an,从而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果了.
3.学法分层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有的认知结构.
三、班内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由于分层教学中对学困生实现“低起点”教学,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推进,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全班的整体水平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样做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内分层教学是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数学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课堂分层的内容来看,每节课的中等难度的题目是每节课的重点,它是联系三个不同组别的关键点,利用中档题,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在解决高难度题目时,笔者根据二、三两组的思维能力,灵活安排,适时点拨,总的目的就是使第一组的学生能听得懂,使第二组的学生有所得,使第三组的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通过一个题目的设置都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课堂设置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促使每个学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四、最后的思考
在班内分层教学的尝试中我取得了一些成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他们互相比赛,彼此超越,面对课上提出的问题,争着回答,课后还能互相找些题目“考考”对方,中等生在做学困生的“老师”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分层教学法,只是一种尝试,没有公式可套,也没有规律可循.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课后还要作好分层辅导和配套练习工作,及时巩固学习问题,工作量增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所以说“班内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有那么一种探索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