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是慢的艺术

2012-08-15

中学语文 2012年16期
关键词:快节奏起跑线语文课堂

陈 江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打造高效课堂,“高效”火了,就如几年前我们国家追求GDP一样。语文课堂追求高效,是课改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课改前行指明了方向,但灿烂阳光下却出现了斑驳的阴影。机械、生硬的应试教育正打着高效的旗帜悄然走进了语文课堂。

这样的 “高效”语文课堂令人忧虑、揪心。实施者为了实现高产出、高收益,通常是以“快”来应对,通过高频率、大强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再辅以大规模的课后训练来达到“高效”的目的。这成了某些语文教师和一些学校的常用手段。

语文课堂非得快才高效吗?在教和学的快节奏、高密度中马不停蹄、气喘吁吁,就是高效吗?事实上,这样的“高效”课堂是简单、粗暴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对高效的曲解,是对“快”的错误认识。

语文教育应当是快、慢的统一和平衡,一味求快,一味守慢都是不可行的,必定是当快则快,当慢且慢。就如科学发展观中定义的“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前,而快在后。其实,从语文教育的本质出发,语文应是慢中见精细,在精细讲解和体悟中浸润渗透入人灵魂的艺术。

慢与成长

欲速则不达,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揠苗助长往往事与愿违。高效不等于速成,成长需要沉淀、积累,青少年的成长尤其如此。他们处在成长期,渴望向上、自由、奔放。然而,快节奏、高压力会使他们身心俱疲,不堪重负。这种以“快”为主导,复制式简单、刻板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来不及思考、汲取、内化,更不可能有学习后的创新、创造。“快”让学生焦渴而倦怠,没有闲暇去品味语文这门艺术,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让语文流于肤浅庸俗。

慢,是对成长的尊重与眷顾。对教师而言:慢是一种态度,一份闲情,是着眼长远的淡定,是敢于放手的超越,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是静静耐心等待中的呵护与唤醒。对学生而言:慢是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是和心灵的对话,是细心品味成长的过程,是摆脱束缚的自由自在,是茁壮成长的欢欣喜悦。慢,提高了教师的心灵境界,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催熟和过早地采摘成长的果实,尝到的必定是苦涩,成长有其自然规律,必须尊重这种规律。

慢与养成

语文教育是用心智去创造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应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每件“艺术品”的诞生,不可能出自“高效”课堂的流水线。必需是理念、态度、方法、技巧、时间同时着力和综合做功,是精密思量后的精雕细刻,是反复打磨中的尽善尽美。

快,是制造;慢,才是创造。就语文而言,追求快一定不是卓越。语文更适合慢功出细活。语文教育应立足于慢,在渐进中夯实语文基础,在稳健中养成语文素养。

无论是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语感的培养,思维、表达、实践能力的养成,还是人格、修养、品性的奠定,都只能在点点滴滴中努力的形成,在循序渐进中稳步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即便有一天突飞猛进,那也是长久的积累,耐心的功效。

慢与快

常有教育专家警示我们:“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起跑线就是基础,但没有基础的快就如高楼大厦建在沙滩上。慢的不是脚步,“快”的正是心理,焦虑、短视和事事图快,我们失去的将是未来。

语文是慢的艺术,不要让应试教育一叶障目,遮蔽了语文本性的氤氲。慢,不是固步自封,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停滞不前。它是积蓄,厚载,是找准突破口的厚积薄发,是冲破障壁后的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现时的慢正是为了将来的快,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山岳巍峨那是亿万年的塑造,浩瀚大海之下有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语文天空下又有着多少变革和更替!唯有符合科学规律,慢慢扎下自己根的语文教育,才经得起岁月长河的激流,在大浪淘沙中找回本真,在深深积淀后存精、发展、创新。

慢是隽永,慢是景致。慢,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慢慢地——语文才能沁入灵魂,深深铭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猜你喜欢

快节奏起跑线语文课堂
跟我一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松弛
轮式战斗车辆在快节奏的动态演示现场
宁征:“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线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