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因分析

2012-08-1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兰英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者积极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兰英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而以企业为主体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创新活动为社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去经营,有着不同的经济行为特征。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能看到处于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创新动因。所以,企业创新及其采用新技术的动机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们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企业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创新的动机是不一样的,同时创新能力大小也不同。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1921年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把创新界定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就是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企业的创新,包含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现代经济学家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础上逐步的深化。本文中的企业创新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组织,新的经营管理、营销等方法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市场价值,并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 市场结构与企业的技术创新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划分的依据为竞争程度的强弱。在不同的不同市场结构中,尽管条件各异,厂商的行为也不同,但追逐最大利润始终是厂商追逐的最终目标。

究竟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更能激励企业的创新?经济学家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济学家们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只有在竞争的市场上,才有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积极性,垄断的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缺乏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但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却反对竞争市场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主张垄断市场有利于技术变革,是社会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熊彼特认为,垄断在创新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采用一系列手段如专利版权和商标来阻止竞争者在某些方面的领先;可以利用研发方面的声誉来吸引人才;可利用资金优势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垄断之所以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是因为技术创新的外溢性的存在。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有一种担心,即它的新技术、新发明可能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减少了发明的收益,这种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影响了创新者的积极性。而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创新者的发明创造有垄断的保护,他们会积极地大规模地投入研发费用搞创新不会受到外溢性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利润。

2 产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与企业的技术创新

无论是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还是大量的小公司占优势的垄断竞争市场,竞争的压力都是相当大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进行新技术开发,采用新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并获得更大的利润。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条件下,市场具有连续的、暂时的垄断的特征。一个技术创新使前面的创新过时,潜在竞争的威胁促使在位厂商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开发,因此,潜在竞争是从事创新研发的重要刺激物。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技术变动导致竞争增强。但关于市场竞争压力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问题上,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一部分学者认为,只有竞争市场,才有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积极性,垄断的市场结构缺乏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原因如下:(1)垄断企业有着稳定的市场势力,因而对技术开发的积极性不高;(2)垄断企业在技术创新的结果提高生产率方面不占优势,因而影响了垄断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积极性;(3)技术开发投资多、风险大,影响了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由于技术创新的外溢性,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很可能为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减少了发明的收益,影响了创新者的积极性。只有大垄断企业才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而竞争性企业不存在这种利益的驱动。在垄断的条件下,技术发明者有垄断保护,他们会积极地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不会受到外溢性的影响。

我们认为,由产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企业创新在垄断和竞争条件下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收益、效率上都表现出各自的优势、特点。

大量的实证分析显示,创新活动在一个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企业中最多。因为过多的竞争会挫伤创新的积极性,创新者并不能从创新中获得足够的报酬;垄断程度过高会使企业减少创新活动。

3 企业的规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究竟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经济学家们的观点也是不一致的。

主张垄断性大企业有利于创新的学者们认为,研发活动多数由垄断性大企业来承担,因为这些企业在创新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1)风险扩散。大企业可通过其他项目的获得来支持新项目的研发,小企业的资金有限,他们一旦向新的研发项目中投入大量的资源,将会承担很大的风险。(2)巨大的成本负担。技术创新的成本非常大,垄断性大企业在这方面有着优势。大企业投放巨额资金,进行大规模研究和开发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可能性。垄断性大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费用上占有很大比重,是中小企业企业远远不能与其相比的。

主张竞争性小企业有利于创新的学者们认为,在竞争的初始条件下源于创新的盈利都是创新利润,因为此时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在垄断的初始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前就能获得经济利润,创新导致的利润增量是创新后的增加部分,并不是创新后利润的全部。从这个角度看,完全竞争产业的创新预期收益高于完全垄断产业的创新预期收益。完全竞争的小企业比完全垄断的大企业的创新动力更强。

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的规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力的关系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些大企业先行推出某项创新和发明,会对产业内的其他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构成威胁,从而中小企业也会加快创新的步伐。而中小企业的创新又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形成了挑战和竞争的压力,这样引起的一系列反映,使整个产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从而加速了技术进步的进程。

4 创新的个人收益、社会收益与技术创新

一项创新与发明不仅带来了私人利益,而且产生了外部效应增进了社会收益。从长期考察,由于创新的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存在,创新的社会收益远大于创新者本人的私人收益。

由于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如果其他企业可以无偿模仿新产品、新工艺,从而减少了创新的私人收益,影响了创新者的积极性,创新活动就不会大量出现。同时,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品还具有社会价值:在创新活动中由于运用了新工艺、新方法将降低现有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使整个社会在投入要素为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大量的新产品将提高生产率或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可见,创新与研发活动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对创新与研发的激励是必要的。(1)专利制度鼓励技术创新。专利是政府授予发明者的一种法律文书,它给予发明者在一个既定年限内从某个特定的发明中获利的独享权利。它的基本目的是限制模仿,鼓励创新。尽管专利制度赋予企业暂时的垄断权力,而形成了一定市场垄断,但它在鼓励新产品开发、工艺创新方面作用很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政府奖励和研发补贴。政府可以设立奖金,以鼓励那些成功的发明者。政府在支付奖金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一创新成果,从而使创新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政府还可以给予研发支出一定的税收减免,也可直接付款给企业以资助其进行研发。

5 几点启示

5.1 优化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尽量减少政府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将健康、有序的市场机制必将激励企业不断地去进行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工艺研发能力和采用新技术等活动。

5.2 发挥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把自主创新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建立高水平的企业研发队伍,落实和完善相关的制度,鼓励不同企业的研发交流和合作,鼓励建立产学研的合作。

5.3 政府应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增加研发费用

企业创新活动会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而技术进步会影响经济增长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出于经济增长的目的,政府应该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资或直接资助企业的研发。比如,在美国科研费用中有多项来源,其中主要有政府、研究机构和私人企业。在这些经费中垄断企业的研发经费增长最快,其次是政府的科研经费增长的也较快。正是因为此,美国的科学发明最为频繁,专利项目最多,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5.4 政府应该扶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政府应该积极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加快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技术的转移、转化和利用。

[1]龚维敬.垄断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吴汉洪.垄断经济学[M].经济日报出版社.

[3]干春晖,编著.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

[4]张平,刘霞辉.中国经济增长前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唐晓华.产业经济学教程[M].经济管理出版社.

猜你喜欢

熊彼特创新者积极性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致敬中国“智”造:科技乃国之利器 创新者赢得先机
守正出奇话创新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浅析熊彼特之创新理论
《创新者的培养》
熊彼特学术思想的影响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