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2012-08-15陈春耀
◆陈春耀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中学)
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陈春耀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中学)
中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的引导,学校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采取各种手段来积极配合家长和社会,扮演好自己良师益友的角色。体育教学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对于提高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教学 学生 心理素质
一、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青少年时期,个人的认识和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情感与意识的发展往往要超前于认识。他们刚刚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思考这个世界,价值观和世界观才刚刚形成。他们的情感可能比成年人还要丰富,但在知识和对事物的认知上却远远落后,使得他们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可以考虑事物面面俱到,而是更倾向于用直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求立竿见影。自古以来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说法。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容易冲动,做事只考虑眼前,而不计长期的后果。
二、逆反心理强
处于人生交叉路口的中学生,由于刚刚从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所以急于证明自己已经不同于以前那个乖乖听话的孩童。很多时候,他们说话做事故意与老师和家长作对,在潜意识里将身边的“权威”作为自己的对立面看待,总觉得自己受到压制和不公平待遇,这一现象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矫正,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幻想型受虐现象。
三、骄傲和自卑心理
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心理状态经常是骄傲和自卑轮流交替,他们的心理对外界的反应非常敏感,他们会为很小的一件事而陷入苦恼,而下一时刻又马上因为别人的一句赞扬而感到欢欣鼓舞。对“自我”的认知并不成熟,使得他们会不断地否定前一刻的自己。虽然表面看来他们总是与家长老师作对,“不服管教”,但实际上内心却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四、成长的矛盾
中学生是孩童和成人的综合体,他们兼有两者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渴望着成长和独立,渴望着自己的各方面被别人承认。而另一方面,由于必须要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客观上又缺乏跟他人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又时常感到孤独,会非常渴望得到小时候周围人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他们总是处在成人与童年的边缘,他们既不能完全被视为独立的成年人,同时如果被看做小孩一样对待,他们内心又会觉得非常委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五、贪玩,缺乏自控
中学生虽然已迈向成人或者接近成人,但自控能力一般来说都比较差,贪玩,沉迷于某项爱好几乎是广泛存在的现象。这也是他们情绪化的一种重要表现。他们喜欢接受新鲜有刺激性的事物,而专心于此所取得的“进步”又会反过来不断强化他们的情绪,两者起到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精力旺盛的他们往往认为这不过是自己的爱好,并不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妨碍作用,所以对老师和家长采取的强制性的禁止非常反感。
可以看出,中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他们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冲动,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放大自己的缺点,时常陷入自卑,不愿与别人接触,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开始将自己的心事隐藏起来,有些中学生宁可向陌生人倾诉也不愿与周围人尤其是长辈交流。而他们本身又处于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目前我国的中考和高考体制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今后一生的命运。所以,这个阶段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而体育运动作为中学教学课程的一部分,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其重要性,但更多的是将宣传重点放在强健体魄上,而笔者认为,实际上体育运动对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具体归纳来说,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心理培养有着以下优势:
1.培养集体观念和与他人的协作精神
现在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学校之外很难找到能在一起的同龄人,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又都是学习,所以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青少年中,孤僻性格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少与别人合作的机会。
而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都是集体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这些项目无一不是强调个人在团队中的分工和合作精神。没有默契的团队,不管个人能力多强,都会在对抗中落败,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学生与他人的协作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无论个人再强,也必须要同伴的帮助,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2.培养冒险精神
据调查,在各国青少年中,中国青少年最为缺乏冒险精神,独生子女政策和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使得中国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子女溺爱。据媒体报道,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上大学后还特意去学校陪读,给孩子洗衣服做饭,这在其他国家的家长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试问,这种家庭怎么可能培养出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呢?一旦这些孩子走上社会,恐怕也很难担起什么重任。
体育课程中不少项目如鞍马、双杠等,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导致学生磕碰或者其他不同程度的肌肉拉伤等。但笔者仍然推荐这些项目作为中学体育的必修项目,体育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强健人的体魄,还可以强健人的精神。即使是失败或者受伤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3.开拓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一个人只有爱好广泛,才能有健全的心理,就像人必须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才能保证健康的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学科学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学习文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强健,也使他们富有活力,有着旺盛的精力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相对来说,我国的中学生生活是比较枯燥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得他们几乎所有的校内时间都在课堂内度过。很多学校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不惜压缩学生们的业余活动时间,而家长们也是视课外活动为仇敌,只要学生做一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就会遭到他们的痛斥和说教。
实际上,这些举动反而导致“欲速则不达”。很多调查研究都证实,在学习和工作中穿插以适当的室外活动,会大幅度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医学测试也表明,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大幅度调动心肺等内脏器官以及身体的其它功能器官的活跃度,也会使长时间枯坐导致的大脑缺氧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青少年本性也更喜欢跑跳等剧烈运动,持续不断的长时间学习也会压抑他们的天性,容易使得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而适当的放松则可以很好的缓解他们紧张的思维,兴奋他们的神经系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培养自控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缺乏自控能力,尤其是面临考试或者遇到其它困扰自己的事情时,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克服这种不良情绪的话,容易使他们产生受挫心理,反过来又加强对自我的怀疑,很容易造成恶心循环,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体育运动能很好地缓解他们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转移他们过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放松下来,可以以稳定的心理和兴奋的态度去面对他们遇到的挑战,从而改善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