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012-08-15王素芹房师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3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体育课儿童

◆李 泉 王素芹 房师军

(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李 泉 王素芹 房师军

(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缺失,需要加强人文关怀

虽然改革开放距今近三十个年头,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工业已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随之“农民工”在城市也应运而生,“留守儿童”伴随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缺失,需要加强有效监护

“留守儿童”从小失去家庭的教育与监护,他们离开大人后行为上无拘无束,严重影响了他们良好习惯及人格品质的养成。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根本无法判别是对是错,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处于他律阶段,自律性很差。作为教育行政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教育的路子。

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缺失体能下降,需要营养科学和体能训练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除了睡懒觉外,很少愿意从事一些体力较强的劳动。加上缺乏营养,身体机能下降的现象较为普遍。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家不做家务、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升学率的隐性竞争等导致许多学校不开设体育课。作为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设,开足开齐体育课和社会实践课程。同时在寄宿式学校里要合理搭配学生的膳食,以补充肌体所需的营养,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格。

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质量下降,需要建立新的教育机制

1.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在学校,乡镇党委与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包保责任人、教师与学生家长每年签订责任状或责任书,建立梯级包保制。在村里,应成立由村干部、无职党员、德高望重的长者、妇女和群众代表组成留守儿童管理小组,对本村未成年人出现的各种情况,利用村规民约、伦理道德、各种法律法规等进行评判和监督。

2.以教育部门、学校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中小学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为寄宿制学校。学校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详细记录了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动态管理,年年更新;确保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

3.以组织部门、关工委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组建由组织部门、关工委牵头的“六老”义务家长队伍。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六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留守儿童学习的辅导和监督。本着就近就亲的原则,由“六老”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的“义务家长”,并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

4.以民间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的机制

在中小学附近有居住条件的群众在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把留守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进行有偿监管。托管者除聘请专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外,还对其进行一般性学习辅导。也可以联合多方力量形成“大家庭”,相对集中地有分工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管理和教育。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体育课儿童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体育课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