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2-08-15◆朱娜
◆朱 娜
(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第三完全中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朱 娜
(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第三完全中学)
高效课堂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分析了构建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包括: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丰富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学生 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纵观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现,很多教师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仍然把这门课看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没有考虑这门课程特有的前沿性和发展性,导致学生课堂听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把高效课堂的理念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一、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同一个初中班级里的学生,他们来自的是不同的小学,经历的是不同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个人的悟性,对计算机的认识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一味地追求有教无类,希望通过后天的管理,让学生们达到同样的进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注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具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然后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要打乱原有自然班的建制,将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班级。这样一来,教师授课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由于水平和情况相似,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对于不适合分班教学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中可以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的教学目标,让处于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都会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取得成功,并逐步的树立自信。
二、丰富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就离不开让学生愿意去学习,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产生又离不开让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初中学生酷爱游戏的心理,在鼠标操作的练习中,充分利用Windows自带的扫雷游戏,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住鼠标的操作技能与要领,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鼠标训练,在此愉悦的游戏过程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再比如,教师讲授PowerPoint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最喜欢哪些电影或者电视剧,并分小组挑选一些最经典的电视剧,通过多媒体结合PPT给同学们展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PowerPoint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
三、完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好途径,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中哪些地方薄弱,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方向。尤其是针对信息技术这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去。比如,学习word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些打字复印部,让学生去那实习一段时间,帮助工作人员整理材料。最终该门课程的成绩由教师给出理论成绩,由实践单位给出实践成绩。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举行电脑绘画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电脑小游戏过关比赛、网站建设和机器人比赛等。通过竞赛,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另外,也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其它课堂的结合,通过这样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比如,用Authorware软件把课堂提问制成训练课件,学生回答问题时候可以直接用鼠标在计算机上进行选择,如果答案正确,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正确,你很棒!”若答错了,窗口就会显示“错误,请继续努力”!
四、激发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欲望,这才能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学案导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角色转换模式,任务驱动模式等。以任务驱动模式为例,教师每堂课都留出一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去探究。然后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出10分钟或者5分钟,由每个学习小组轮流主持最后的这几分钟。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内容把自己的认识讲出来,同时台上的“小老师”还可以提问其它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同时,老师和学生们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这样以来,每个学习小组为了能让自己的小组表现的更好,相互之间都会非常默契的配合,搜集知识、整理知识。结果不仅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总之,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非朝夕可以实现的问题。这需要广大教师与相关研究人员不断的摸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同时,高效课堂的构建,还离不开教材、教学理念、教育环境的改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高校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只有社会各界与学校协同努力,最终才能真正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更加有效的思路。
[1]李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2011,(11).
[2]曹犇.初中信息技术之教学策略探究[J].成功(教育),2011,(14).
[3]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4]郝孝海.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5]“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二信息技术第四课“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引擎”教学案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