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语文教学方法,提升数学课堂效益
2012-08-15陈美丽
◆陈美丽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凤山小学)
融入语文教学方法,提升数学课堂效益
◆陈美丽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凤山小学)
数学是一门文字精练、逻辑严密、用数量和空间来说明事物的科学。而语文是思维理解、叙述、概括、交流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数学课堂上引进语文教学方法,使之成为数学课堂教学里的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形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效益的提升和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 数学课堂 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各学科之间往往缺乏一定的联系,各学科的老师也很少主动地进行交流。而学生也常常只是思考、解答老师提供的问题,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塑封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形成了思维定势。这种互不相联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数学是一门文字精练、逻辑严密、用数量和空间来说明事物的科学。而语文是思维理解、叙述、概括、交流的基础。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辅相成。若能在数学课堂上整合语文教学方法,使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里的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形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效益的提升,对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将会给数学教学开拓一个广阔的一个空间。
一、融“阅读”,加深数学文本的理解
小学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文本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往往由抽象符号、数字、词汇等构成,这使数学阅读理解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为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精练;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含蓄的、隐藏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
在数学文本阅读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给予学生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并通过提问、检查等方式督促学生阅读。
1.阅读概念题要重辨析
概念题,要指导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通过阅读,了解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对于易混肴的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增加阅读的遍数,找出其中的区别之处,防止一知半解。必要时,教师要设计一些相近的题目加以辨析。
2.阅读计算题要重细心
学生对计算题的读题粗心,是造成抄错数学、搞错运算符号、混肴运算顺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就要强调学生在计算前细心的阅读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题目中包括哪些数学,哪些运算符号,必要时可以划出运算顺序。所有这些过程都必须建立在“细心”的基础上。
3.阅读应用题要重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应用题,首先要求学生看到题目,要了解其中有哪些条件和问题;哪两个条件有关系,可以求什么问题;题目中哪些词句比较重要,对这些重点的字、词和关键句可以圈圈、划划,或者根据其中的条件与问题,划出线段图分析简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和强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融“表述”,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说”是多种感官的综合产物。“有说必有思”,它是思维的结果,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课堂中的表述就是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说数学主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暴露思维过程,把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数学学习共同体”成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在语文课堂中经常需要学生表述,比如概括段意,表达你对文章的感受,看情境图即兴讲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用一个意思,用关联词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等。而这些也是数学课堂所必须的。教会学生如何淋漓尽致地去表述,出现“能说会道,畅所欲言”理想场景,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内化。融合语文的叙述方法需要学生做到去说清、理顺并能准确无误的完整的将静止的图文情境简单的口述出来;将能具体、形象、生动的将抽象的思维过程清晰、有序、明了的表述出来;能将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的过程复述出来等。
要想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说得好,首先得让学生心知肚明,明白说什么。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说:第一述说心中的疑惑,就是在新知与旧知发生矛盾的知识点地方让学生述说心中的疑惑,为探讨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第二表述脑中所想,就是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叙述解题思路,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通过理解和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联结处,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第四述说评论看法,即对学生的发言提出说出自己的评语,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五,概述课堂小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加以展示,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融“倾听”,架设数学思维的桥梁
听是学生自己的内在行为,是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有很好的倾听习惯与能力,这样才能正确的获取信息,达到有效的交流。不论语文和数学,都要教会孩子学会倾听。
首先听懂老师的言语。老师作为一节课的引领者,他的发言独到而精辟,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一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学生做不到一节课什么都听明白,但要学会有选择的倾听。如在教师语速放慢处听出重点;在高声阅读个别字词处听出关键;在反复追问处思考等。其次是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课堂教学是个集体的大活动,同伴之间有许多的交流,比如同桌之间的讨论、小组之间的交流、全班同学的互动等都要借助语言。他们的发言也许不够贴切,不够完善,但一定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就是错误的也要听的明白,以便找到错的原因,为我们的正确解答寻得突破。所以善于听取同学的发言会让智慧的火花随处闪现。
尤其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式”的倾听。“数学式”的倾听是数学活动中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围绕一定的数学主题进行数学思考,并作出初步的自我评判的一种隐性心理活动。教师要交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思考脉络;听别人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想方法,这是数学的灵魂;听别人表达的内容是否周全,观点是否鲜明,自己准备随时质疑或补充。教师很难判断孩子听了没有,听到了多少。教师可以借用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辩论,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倾听”进行反馈。
四、融“写作”,提高数学实践的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写作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将语文写作方法融入数学教学,打破了学科的壁垒,加强了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理清和表达他们的想法,加深理解他们己有的观念,拓展学生认知领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阔性。通过观察、发现、描述、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让学生能初步用数学思维看待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懂得学习数学的价值。语文教学中,“写”的方法有很多方式。许多语文公开课最后安排一个精彩的“小练笔”,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悠长。但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少安排写的教学方法,所以不妨在数学课堂上也引入“习作”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关注身边的数学,表达数学里的情感体验,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毕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也只有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出现遗忘的现象,对此数学老师们不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设类似语文作文课的“数学知识重点整理归纳笔记课”,引导学生回顾小结一下本人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的情况,把自己学习过程发现的重点、规律或者简便方法进行整理,及时有目的、有选择地记录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使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像写作文一样有条理的记录下来,使学生“学时有味,学后难忘”。如本学期,我在讲《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将葡萄、石头、沙等实物带进课堂,通过实验,让学生领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知识点。课后我发现好多学生把这节课的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中,对实验这一环节尤其印象深刻,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形式无疑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用笔记探究、发现,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时经过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书学或记入一些对数学教材、数学的课外读物或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的内容,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表达数学情感或随感的,或是在数学实践中,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灵感的突现、思维顿悟的等一些数学发现等内容。
但是,数学写作不同于语文的写作,首先要注意体现学生自主,要摒弃对学生的限制和束缚,一定要词藻优美、不限题材,不拘形式,不限长短,让学生自己拟题,自主选材,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切不可以洋洋洒洒一大片,数学的写要精要、简洁,要彰显思维的价值。其次教师长期坚持,要及时批阅,将表达思维不清的地方改写清楚,将不完整的思维过程补充叙述完整,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最后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学生乐在其中。
总之,课程之间存在着相同之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说、读、写”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各学科之中。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触须”向外延伸,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从其他学科中找到应用数学的广阔途径,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吸收丰富的营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1]徐万雄.渗透语文教学模式 拓宽数学教学渠道[J].广东教育,2004,(14).
[2]陈军.让数学与其它学科“联姻”[J].教学创新,2007,(4).
[3]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东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