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践教育模式新论

2012-08-15吴济龙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论目标

◆吴济龙 才 宝 霍 丹

(辽宁大学)

高校实践教育模式新论

◆吴济龙 才 宝 霍 丹

(辽宁大学)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其中完善实践教育模式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本文就西方高校开展实践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西方高校实践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借鉴意义,并就如何构建我国高校的实践教育模式提出了设想。

实践教育 教育模式 先进经验

高校实践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教”和“学”是两个独立存在又彼此联系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教育目标,就应当将教学两个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教育的形式,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用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势必要加强实践教育,以弥补现有教学体制中的问题和不足。

在我国,实践教育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早在宋朝时期,刘彝便提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原则,成为了后市脍炙人口的名言。到了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系统地提出了实践教育理论,他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构成了立派教育理论的基础。多年来,实践教育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被视为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到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的实践教育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是国内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急需我们进一步完善实践教育模式,集中解决实践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校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

1.高校开展实践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界有一句名言,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高校通过开展实践教育,采取丰富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理论认为,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开端和基础,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实践教育模式,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取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积累和培养起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2.高校开展实践教育符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教育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但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拥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国内高校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即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通过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个问题和不足,也能够在根本上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3.高校开展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未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和目标。高校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解决一切困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问题,特别是教学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健康、完善的个体人格,这些都与实践教育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实践教育不单要作为高校内部一个独立的教育形式,还要成为所有专业教学必须要采取的方式,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西方高校开展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以及启示意义

西方高校普遍将实践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形式,并作为高校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力量配备等方面给予了有针对性地支持。虽然西方高校的实践教育是处于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其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去认真借鉴和总结。

1.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西方高校普遍采取的实践教育形式,仅在美国哈佛大学中就有各种类型的社团600余个。在这些社团中,有一些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创办的,还有一些是高校设立的,旨在丰富学生实践活动,高校给予相应的财力和物力支持。许多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的社团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获得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很多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创办和管理,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2.社区劳动

除了在校内开展实践教育,许多西方的高校还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区劳动和义工劳动,通过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入地了解和接触社会生活,高校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和义工活动的时间、次数等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充分保障了这种实践教育的质量。

3.实践课教育

西方高校许多专业科目的教学都引入了实践教育体制,规定了实践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占有的比例,学生必须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学习,并接受相关测试后才有资格结业。还有一些科目本身就采取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师设计某个项目做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基础性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项目设计的目标,也就实现了科目专业教学的任务。

三、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实践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1.切实转变高校管理部门对于实践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高校管理部门应当切实转变对于实践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破除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确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能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实践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建立完整的高校实践教育工作模式

针对现阶段国内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不完善的突出性问题,高校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速构建完善的实践教育工作模式,从专业教育和实践模式两方面加以推进。在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将理论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专业科目的教学目标,并在科目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将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指标。在实践教育模式设置工作中,高校不但要在校园内部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途径,还应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校园外部为学生寻找到适合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

3.充分借鉴西方高校的先进经验

我们还要充分借鉴西方高校在开展实践教育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地将这些经验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教育发展实际的措施和途径,例如,国外高校普遍重视将实践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等的经验和做法,就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借鉴。

[1]陈理宣.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胡树祥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理论目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