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教学模式

2012-08-15丁卫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35期
关键词:电气控制原理图触点

■丁卫华

浅谈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教学模式

■丁卫华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5.087

在以往的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这本书从头讲到尾,然后再进行实习。随着实理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在积极地研究和挖掘课堂教学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理解能力,笔者也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1 研制相关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整个思想灵魂的所在。教师可以把《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这本书重新进行编排,按一种全新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教学。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原理图,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以原理图为主线,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打个比方说,从点动控制线路开始教学,讲完后再讲连续运行,然后再讲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等知识。这样由浅入深的安排讲解,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同时在这些原理图中会涉及很多的电器设备知识,教师在编排时以原理图中所涉及的电器及相应部件为主进行讲解,原理图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留给学生思考,给学生有个想象空间,为下一次讲新的原理图时将涉及的相关电器部件打下铺垫。授课完成后,让学生根据原理图进行接线安装等活动。

这样学生一边学,一边练,一方面可以巩固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这样理实一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提高。

2 实物教学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这本书内的原理图中涉及很多的电器设备,而有些电器设备结构很复杂,对维修人员来说掌握他们相应的动作原理是很关键的。教师可以对电器设备进行拆装来实施授课。让学生自己先将某些电器部件拆下来,当然教师要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正确拆除。当某一部件拆下来后,教师与学生就进行观察、分析、讲解,并在任务单上记录相应的重要内容,然后再拆另一部件。

举例来说,在讲解接触器构造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拆装实验。

第一步拆下底座,询问学生相应的作用。拆下来之后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弹簧,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些弹簧的作用是什么,又叫什么弹簧?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分析。通过外力按下接解器的主触点,让学生观察各弹簧的变化,撤消外力再观察。通过这两次鲜明的对比,学生基本上就能讲清这几种弹簧的作用了,并能说出哪一个是缓冲弹簧,哪一个是反作用弹簧了。

第二步再拆线圈、铁芯、衔铁,也是通过观察这些部件、经过学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延伸。

第三步再分析触点的结构,通过对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的对比分析以及主触点与辅助触点的作用的讲解,让学生更能掌握它们相应的动作原理等。

最后再进行接触器整体的组装,让学生对刚才所拆的设备有个完整的概念,为以后对接触器的维护做好铺垫。

通过用这种边拆、边学、边分析、边组装的方法教学,在易于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搞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出一批爱动脑、爱动手操作的好学生。

3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习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最终的目的是不仅能让学生设计电路原理,还要让学生根据相应原理图进行安装并且能迅速地排除故障。而能正确排除故障是正确完成安装电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当每一次的电路安装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先检查电路,然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同时可任命一些小组长让他们参与检查电路,也就是说让组长来检查他人的电路是否安装正确,最后由教师再进行检查,确定正确无误后再通电试验,并对有故障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次检查,得以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因为有可能每个学生在安装电路时,产生的故障是不同的,若能将这些故障都排除,下一次学生在进行安装其他电路时,是没有问题的。对那些能快速排除故障的学生,任命他们为组长,以便进一步带动其他人的积极性。另外,这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

当然,仅仅靠平时在完成电路安装后进行故障检查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故障并不是很全面,这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故障现象让学生来分析、排除。这样,学生就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例如,车床上的电气线路跟原理图上的位置是有所不同的,车床上的线路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因为车床上的电器并不是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而是根据实际位置安装,从而进行布线,而原理图上并不体现实际的位置。故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与操作之后,教师需将学生带到车工实习工厂进行“实地排除故障”。具体说来就是首先让学生对整个车床电气有所了解;其次当某些故障现象发生时,让学生大体分析故障所在范围。比如,在车削零件时,发现电动机能反转,而不能正转,并且此时电动机发出“嗡嗡”的声音,这时可以判定:故障大体在控制电动机正转的接触器上,可能导线发生断路故障,也有可能接触器的某一个主触点被熔断了,等等。然后对症下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排除故障的时间。

4 学校组织技能比武

每个人都希望在相应的领域中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学校就需要经常组织各种技能比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他们的风采。比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技能比赛,可以根据原理图来进行电器安装并且要运行成功。可以根据以往大赛的题目,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就行。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大赛的要求进行打分,对参赛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并鼓励其他的学生积极报名。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将优胜者的作品放入橱窗进行展览,来调动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同时通过这样的比赛还可以为将来市区级的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并重点培养,争取为学校争光。

5 滚动教学法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变离不开学校的实习设备,这些实习实训设备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的质量与模式的改变。怎样用现有的实习实训设备进行教学模式改变?这就要求在排课时,打乱原来的排课方法,而采用一种新的排课方式——滚动教学法。

举例来说,开学初对同一年级机电(1)、机电(2)、机电(3)进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及车工排课,这时若按原来排课思想,则是这三个班级同时安排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或车工课。若这样安排,则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在上数控操作课时,大家都拥挤在数控编程中心,可能几位学生用一台设备。这样一方面不易管理好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就少,掌握编程的技巧难以得到很好的巩固。

若采用滚动教学法就可以这样安排:第一学年,机电(1)上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机电(2)上车工课,机电(3)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第二学年,机电(1)上车工课,机电(2)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机电(3)上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第三学年,机电(1)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机电(2)上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机电(3)上车工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滚动教学法的优点。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可以让在同一学年中的实习设备得到充分的应用,并且可以保证每个学生人人有设备,这样学生掌握技能的技巧也会更快、更好,从而掌握精湛的技术,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变化,其主要目都是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都“动”起来,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劲头足了,教师的积极性也高了。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只有能够很好地将这些优点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作为已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才能让学生更“乐学”、更“想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电气控制原理图触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林升栋:将消费者触点思维融入广告媒体计划
航空电转换器的损伤原因分析及修理
浅谈STM32核心板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自动布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rotel DXP 2004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接触器辅助触点接触电阻产生原因分析
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对基于PLC的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分析
关于EDA教学中Quartus II原理图输入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