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如何激趣
2012-08-15薛红心
薛红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通过阅读鉴赏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其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是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和体悟吗?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期望相去甚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鉴于此,我认为诗歌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是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赏读范文,感悟才情
教师精选近几年来引用古典诗句的高考满分作文3—5篇,摘选其片断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文品文中感悟到考生不俗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现摘录几例如下:
1.欣赏是一种平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潜有其静,静中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静中自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一个内心浮躁的读者,必然无法感受这份独有的静。(2010年满分作文)
2.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怎样才能找回青春失落的激情、豪气与壮志?青年们,看一看“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学一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一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悟一悟“是七尺男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2010年满分作文)
3.我不喜欢蒋捷,因为他不喜欢难题——含苞未放的兰草,而我喜欢兰草。只见他“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便知有人生中未解之难题困扰着他,而他寻不到答案,只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2010年满分作文)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的惆怅中,我们看到的是绵绵不绝的抗争和奋然前行的悲怆,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自己在流逝中不断成长。(2011年满分作文)
5.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许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隐于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终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既使得诗歌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又使语文教育富有生机与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畏,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2012年满分作文)
明确其文章魅力源于古典诗词的妙用,而这些诗词正是我们诗歌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提醒学生不必一味赞叹范文佳作,只要我们潜心阅读积累也必定会“妙用诗句铸华章”的。
二、吟咏古诗,涌动激情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所以有些诗句成为传达某种情思的经典之语。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浓浓的乡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深深的母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默默的奉献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知的可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伟大的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旷达的胸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放自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铮铮傲骨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自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报国志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凛然正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尽遗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火热的希望
诗词包孕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涵咏吟诵诗词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反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生爱。在教师的引领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会伴着句句吟诵、涌动着阵阵激情,走进古典诗歌的精神殿堂……
三、创设情境,缘景明情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激情,教师就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
情境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能让学生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并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也能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一个又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把知识融入到让学生喜爱、令学生新奇的情境中,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我就创设音画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曼妙的诗歌意境。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之所以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主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图景,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宁静的境界。
在学生初读诗歌环节之后,我启发学生随着诗歌的层次,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在脑海中勾画一幅幅月下风景变幻图,并感悟诗人情感节奏的变化,体味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然后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合作选择其中最美的一幅图景画出来,并配上与之相应的音乐,准备展示。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反复诵读吟咏诗句,用心感受诗歌的感情旋律,找寻选择最适合的乐曲,充分想象诗歌奇妙醉人的画境,调制画面的色彩勾画意境。
展示课上,同学们充分绽放才情,《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还远图》、《游子思归图》一幅幅作品令人赞叹;《月光曲》、《小夜曲》、《梦幻曲》一段段乐曲精妙绝伦;有的小组还创意出轻盈的舞蹈和深情的朗诵。整节课从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妙,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到楼上思妇的愁情,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最后是梦醒后的更加孤寂。诗情与画情相融,声情与文情谐和,汇成一种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四、自主体验,激活诗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诗歌鉴赏,因为诗歌是最具想象力的艺术形式,语言凝练且意蕴无穷,往往给鉴赏者极大的拓展空间使之进行自主体验和个性解读。
张晓风有一篇《不朽的失眠》将张继的《枫桥夜泊》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一种通过联想想象、自主体验、个性解读古典诗词的有效形式。这种形式要求鉴赏者不但要深入理解诗人的心灵世界,还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也是极具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湘夫人》时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诗歌,重造诗歌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之情韵。
《湘夫人》语言华美,想象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层次重叠交叉,又曲折起伏。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自主体验,再造情境。课上我启发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用诗歌、散文、歌曲、戏剧等不同的文学样式来再现诗歌内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首先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然后调动知识储备,深入研读文本,并用不同的文学样式再现了诗歌内容。
第一段
1.现代诗
湘夫人快要降临北岸,放目远望使我焦虑不安。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湖波翻涌木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蘋的高山远看,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鸟儿为何聚集在水草河甸,鱼网为何悬挂在树木之颠?
2.歌词《遇见》版
佳人,浅滩,我喜欢;无法遇见,惆怅无限。
微风,吹拂,在秋天;洞庭湖上,木叶翩翩。
我临登沼泽地纵目远望,与佳人相遇我心盼望。
我看见飞鸟聚集白蘋中央,鱼网随意散落在树上。
第二段
七言绝句
兰芷争芳春不分,公子遥在路途悲。
远望他乡人憔悴,坐在流水伊人碎。
第三段“白玉兮为镇……灵之来兮如云”一节
1.词 《卜算子》
白玉为镇石,幽兰溢芳香,白芷荷花香满堂,杜芳绕屋梁。
百草盈庭落,馨香洒门廊,众神如云齐临降,佳人繁宾忙。
2.歌词《清明雨上》《荷塘月色》版
谁,听见花落,突然间无措;又,碎了长歌。
白玉成席,陈设石兰散出一片芬芳。
天神欢迎她会来过,簇拥的像一片烟火。
廊下灯火疏影婆娑谁陪我独品寂寞。
今湘水经过,昔年梦远风来如。
无双壁上刻,千金换一诺。
原是相思不堪惹,摇曳这月色。
江中汀洲杜若已不见蹉跎。
回看浅笑浮生有几何?
经过这一学习体验,学生学会了运用有关语言和文学知识,进入情境,解读诗歌,使经典诗歌彰显了其别样的情韵。这种极具趣味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触动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诗歌学习之中。
总之,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而促进他们对诗歌知识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