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初中时事教育的地位初探

2012-08-15刘大革许厚熙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时事学校课程

◆刘大革 许厚熙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当下初中时事教育的地位初探

◆刘大革 许厚熙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通过文献综述与历史研究的方法,将时事教育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中,对时事教育的概念、地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考察,提出了时事教育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若干见解,并指出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时事教育必将以更强的生命力彰显其自身的价值。

时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学课程体系

我国时事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时事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是以一门独立课程来定位的,而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肩负着传播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任务。在当下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视野下,时事教育在中学课程体系里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其政治意义在逐渐消解,但是,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考与判断能力、培养时代责任感与国际素养的世界公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不容轻视。因此,有必要对当下时事教育的地位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时事教育的渊源

“时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是:最近期内的大事;适应潮流的事。而在《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里的释义较为详尽一些:“时事”是指“最近期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时事侧重指各种大事情本身,适用于最近期间所发生的事。”这里的“时事”,都可以视同为“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从词源上推演,“‘时事’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其含义专指诸侯、大夫对帝王的四时赋税。到了汉代,‘时事’的含义先扩大为史实,继而泛指适合于天时之事。汉代之后,则一般指当时之事。”显然,这时的“时事”,并没有进入教育的视域,不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研究者认为,最早将“时事”引进学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1921年8月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图书室收集了当时国内的进步书刊和报纸供学生阅读,被认为是时事教育的最早雏形。1940年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小学教育的指示》中指出:高级小学的课程要辅以时事政治的教育,这是与时事教育最接近的表述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此后,除了文革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边区、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事教育一直在高级小学、初级以及高级中学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得以存在和贯彻。

由此可见,我国现在意义上的“时事教育”一词,跟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所从事的历史活动密切相关,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宣传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的后备人才的一项教育举措,具有鲜明的历史性、阶级性和政治性。

二、对“时事教育”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随着近些年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时事教育的政治意义在逐渐消解,它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时事教育内容的变化,使得它已经不仅局限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也与其他的学科教学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些年,在全国许多省市各科的中考试卷里,经常会看到时事事件、时事材料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果仍然把“时事教育”定义在思想品德学科范畴,把其教育功能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未免失之偏颇。基于此,时事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结合相关知识,对中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三、“时事教育”地位的历史嬗变与当下定位

如上所述,时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跟国家形势和党在不同时期的根本任务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时事教育的内容与政治形势紧密结合上,还表现在它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的变化方面。

为什么时事教育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呢?因为确立课程的基本前提是学科知识的发展及其分类的影响。学科知识是指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及其管理工具体系的综合,纳入课程的学科知识一般是那些发挥作用的时间长,并影响学生今后较大生活范围的知识。课程论研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这些知识中选择什么教给学生。而时事教育的内容是“新近发生的……”,要求时间上具有新颖性,缺乏知识的稳定性,因此,时事教育不具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从本质上讲,时事教育波动起伏的地位是从属于其非独立课程这一性质的。

基于以上分析,时事教育在当下的定位,也取决于当今国际国内基本态势和党在这一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欧盟的建立、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等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形成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政治力量的多极化,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从经济发展趋势看,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区域性经济的兴起,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改变,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网络信息技术更是将世界经济紧密联系成一个大市场,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不同制度之间取长补短,多元文化共存、共融已成为共识,“冷战思维”逐步得以缓和。尽管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恐怖势力威胁不可能短时间内消除,经济竞争和军事角力暗流涌动,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国之间的主要交往方式。

面对以上深刻调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新秩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重新认识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党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思想路线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文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

时局变化和党的路线方针的调整,必然对当下的中学时事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时事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当下的时事新闻,关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的宣扬变少了,更多的是关于国际国内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活动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于某一国家和地区,但影响已经超越国界,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时事教育内容也由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转变为对上述人类普世价值问题的共同关注,由单一走向多元。

第二,对时事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刘德从“支持度”的角度,调查了家庭、学校、社区对时事教育的态度,结果显示:从家庭来看,家长总体是支持中学生接受时事政治的,且更看重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增进思维与知识,其功利性动机不占主要比例;从学校来看,学校对时事教育的支持度与其办学水平成正相关,调查样本中对时事教育持积极管理型、自然主义型、消极反对型三种态度的学校比例分别为32%、60%、8%;从社区来看,虽然90%的社区建立了宣教机构,但在相应的人员配备和实施的有效途径方面,几乎是空白。该调查中,对时事教育持自然主义放任型态度的学校占比达60%,与日常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自然主义放任型学校的特征表现为学生的时事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学校很少组织有计划的时事教育活动、学生的时政信息缺乏等,这个调查结果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早前的有关规定是相悖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时事教育日趋下降的地位。

第三,时事教育相关教学制度和教学安排发生了变化。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就时事教育进行课程规划或纳入课程管理。因此,学校的时事教育开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和学校把时事教育自觉地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在教学人员、教学时间、教学方式、考查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有些地区和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定,对时事教育的安排取决于学校的教育传统和校长的办学思想,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首先表现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学校对时事教育的理解和教学安排存在差异。对时事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差异很大。这种随意性还表现在不同地区对时事教育的态度和教学安排大相径庭。

第四,时事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倡导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的理念。“今天的教育,应该走在科技、知识、经济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前面……充分发挥其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繁荣科技、优化社会、推动文明历史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更加关注生活,自觉地将本学科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从而,使时事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品德课,而是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这种变化与以往的时事教育相比,是一种质的飞跃。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观。时事教育的多学科渗透,不再是被动地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而是主动追求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育自觉和教师的专业自主精神。时事教育多学科渗透的特点,也充分体现在中考各学科的命题之中。从近些年各地中考命题情况看,如今的中考,已经与时事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由此可见,当下的时事教育在形式上统一性和行政化的色彩逐渐淡化,由思想品德课独自承担演化为向多学科渗透,但在内容实施和价值取向上,却得到不断的加强。

综上所述,时事教育既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不应该仅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依附而存在,它有自己独立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提法可以从国外的课程设置中得到印证,如美国中学的社会研究课课程,就是一门包括时事内容、有着多年历史的综合课。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时事教育必将以更强的生命力彰显其自身的价值。

[1]周行健,余惠邦,杨兴发.现代汉语规范用语大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2]李俊昌.时事新闻的产生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1999,(7).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宋丽.试论时事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08.

[5]安然.中学时事教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6.

[6]李文.中考各科逐渐加重时事色彩[J].时事报告(初中版),2010,(43).

[7]顾明远,申杲华.学校教学计划与课程管理运作全书[M].开明出版社,1995.

[8]刘德.中学生接受时事政治的支持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9,(8).

[9]刘晓明.新课程序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课堂文化建构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09B222)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时事学校课程
时事半月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时事政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