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的浮躁

2012-08-15吴晓俊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考核工作

◆吴晓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浅谈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的浮躁

◆吴晓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目前,很多高校都把教师的科研业绩同教学业绩一起作为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评审、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但是在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之间并不平衡,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十分严重,给高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

高校教师 量化考评 职称评定

任何职业都应该有一定的职业标准和规范,有规范就应该有考评。特别是对从事教书育人崇高事业的高校教师来讲,必要的量化考评还是需要的,关键在于如何考核。目前,很多高校都把教师的科研业绩同教学业绩一起作为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评审、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但是在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之间并不平衡,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十分严重,给高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引发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一、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的浮躁表现

1.在科研上重成果,轻转化

高校部分教师致力于多写论文,多出成果,而相对忽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多地在成果的产出率上下功夫,而较少地在转化率上下功夫,致使不少高校的科研成果虽然达到相当的水平,但转化率却很低。

2.在科研中重数量,轻质量

高校教师量化考评关系教师的切身利益,促使有的教师为此争分夺秒,日夜奋战,透支健康甚至透支生命。付出成本不小,得来确实不易。数量不假,只是能力、时间、条件等所限,又急于求成,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造成较为普遍的论著低水平,多“产出”现象。

3.个别教师因长期工作压力,情绪焦虑而工作倦怠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11年“9月2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现在在我国呈增多趋势……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三个指标: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工作以及与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现在就有个别高校教师由心浮气盛又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转而处于这种“工作倦怠”状态。

二、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的浮躁危害

1.严重损害高校部分教师的身心建康

高校教师量化考评要求教师在科研上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无疑促使了高校部分教师的浮躁,使其争分夺秒,日夜奋战,超负荷运转,透支健康甚至生命,自己给自己施压,其身心健康必然遭到相当大的损害。长此以往,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下滑,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埋下潜在的隐患。

2.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下滑

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但近年来其负面影响更为凸现。发表一篇论文多少分、争取到一个课题多少分、获得何种奖励多少分,年终累计总分成为本人评职称、领津贴的重要依据。这种方式造成许多教师疲于“挣分”、应付,而没有了创新思维,也忽视了教学质量。导致部分教师无心教育,教育质量下滑。

3.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国际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生产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可见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要提高我国教育的发展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但是,我国高校部分教师的浮躁,一方面,使现有的科技成果及成果转化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学质量,使后继人才的学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受到影响。其结果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的角度看,都影响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三、对高校教师量化考评的几点建议

每位教师的成长背景不同,其所具备的能力、优势和特长不同;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创新能力的展示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学科亦有不同的规律和要求。而许多高校采取的都是近乎一刀切地体现教学和科研并重,实际上偏重科研的量化考核办法,并且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聘任和奖励挂钩。这一利益指挥棒客观上引导出了“全员发文章,全民找课题”的“跃进”现象。加之缺乏必要的学术规范和伦理约束,以及缺乏成熟的同行评议和成果发表机制,学术浮躁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1.避免过于绝对量化和短期化

科研精品不一定能年年按计划产出。知识工作领域中不是靠“赶”就能成的。赶出来的东西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是一大堆的垃圾。一年一评,显得非常急功近利,反映着中国大学一派浮躁的心理。一个有深度的研究项目,哪能一年就出成果,可能连论文还没有发表出来。大学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对有项目的研究人员,将研究时间延长,任其自由研究与探讨,防止疲于应差。现在发表论文,尤其核心期刊、SCI,不仅发表周期长,而且发表难度大。还有相关验收部门,填不完的项目检查表。因此 对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人员,不宜用过于机械的指标进行与科研周期相比期限太短的考核。眼下,可考虑对年轻教师设立进行一定的量化指标,帮助他们走上研究的轨道。而对有一定资历的专家则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沉下心来,在一些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建立多元化的考评办法

(1)区分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

将教师区别为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在职称聘任方面,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为不同类型的教师留出必要的通道。对其评估也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做到人尽其职、各施所长,让专注于教学的人安于教学,让擅长于科研的人乐于科研。尊重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发挥教师各自的专长,给教师提供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让教师获得事业上的成绩感与满足感。如武汉大学日前专门设立“教学型”教授,以鼓励教授站在本科教学第一线。

(2)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相互替代

实行基本考核和差异考核。基本考核设定基本教学科研工作量,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必须和应该完成。基本考核教学优先,设定的教学工作量要确保扩招后对师资的需要。基本考核按不同职称不同学科对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提出不同要求,但差别不宜过大,科研工作量不宜过多而主要体现在成果的层次上。并且在基本考核中建立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相互替代机制等。使教师在选择教学与科研的比重上更弹性,既考虑到教师的共性又考虑到个体差异,对差异的部分实行奖励,使老师对考核的选择性适应性有所增强,既达到好的教学科研效果。

(3)按年度的考核改变为按聘期的考核

把按年度的考核改变为按聘期的考核,在这个聘期内,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一年度是以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并重还是以科研为主的工作任务,聘期结束时按工作任务书进行考核。

3.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健康

(1)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职称评比、教学压力、科研任务……伴随身体的疲惫和工作压力的是来自心理的巨大压力。如何减压、减负、帮助教师改善健康状况:

在学校层面,应管理教师的身体健康,鼓励老师进行定期体检;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使老师保持充足的睡眠;提供健康饮食,帮助老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办公室内提供小型的体育设备,鼓励老师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管理教师的心理健康,聘请心理咨询师,为老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引导老师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使老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老师正确认识和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和老师一起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老师定立现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等。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一方面对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实行年检,为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大病救助机制,尽可能地保证每位教师的每一种疾病都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学校的管理者们更应该把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通过在校内建设健身房、组织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等方式,想方设法地引导和帮助教师改善健康状况。

(2)关心教师的家庭健康

我国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观念,如果某个家庭出现矛盾、纠纷或其他问题时,一般人都采取回避态度,单位更少插手,部分高校恐怕也不例外。部分高校教师浮躁心态的形成,有部分原因就是来自家庭的种种问题。因此,高校应把关心教师家庭健康纳入工作日程,领导、妇联、工会等组织和政治思想工作者,要高度关注高校教师的家庭,有了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家庭健康发展,缓解高校部分教师因家庭而产生的浮躁情绪。

总之,应使高校教师在选择科研与教学的比重上富有弹性,既能达到好的教学科研效果,也可以更多地避免由于高校教师工作上的重压而造成的身心伤害,尽可能地给高校教师创造一个宽松而又能让其发挥专长的工作环境。

[1]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2).

[2]刘晓丽,姜能志,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

[3]姜红,孙健敏.高校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

[4]袁鹏.兰州.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堪忧[N].中国妇女报,2010.

[5]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

[6]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7]赵静瑞.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探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8]刘文.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D].江南大学,2010.

[9]游慧彬.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

[10]郝悦,牟朝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压力的成因及自我调试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

[11]陈慧.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考核工作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内部考核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不工作,爽飞了?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选工作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