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
2012-08-15陈晓华
陈晓华
一、“课程资源”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语文课程资源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反思现状
在衡量教学以分数为尺度,在高考录取以分数为主导的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有三方面的不足:
1.重视校内资源,忽视校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电影片、录音带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野外、工厂、农村、企业、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重视有形资源,忽视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教材教辅、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而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3.重视课堂上对语文教材的解析,忽略课堂之外汲取来自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语文知识。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大有可为的,笔者就自己的理解做了些尝试与探索,以期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方面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从学生兴趣入手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促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无数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兴趣,适时适当地利用他们的兴趣促教,既改善课堂质量,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对乐学、自我控制能力好、理性的学生而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但起到放松调整的作用,还会使他们对感兴趣的内容形成自觉的探求研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感觉学习氛围沉闷、学习内容枯燥甚至厌学的学生而言,找准他们的兴趣,对症施教,可以化解他们的郁闷,调动他们的兴趣,同样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青年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或音乐体育美术,或旅游手工收藏,或网聊动漫游戏,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说什么兴趣是有用的或无用的,我们的职责是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引进教学,共同探讨,达到提高语文教学的目的,促进他们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例如,学习巴金《小狗包弟》,课前让喜欢动物的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从而引出课文教学;学朱自清《荷塘月色》,让学生描述校园内某一风景点并写出片段;让喜欢体育的同学课前5分钟介绍姚明或王治郅,让喜欢绘画的同学画出教学楼后长廊爬藤秋景供大家欣赏。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加,容易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2.重视自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然是一本大书,我们的任何教科书与之相比都是单薄的、有限的。自然万物可视、可听、可触、可嗅,它们的形体、声音、色彩、味道等言之不尽。把这些形诸文字就是美文,而要写出来需要写作的能力,写什么,怎么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教科书上有自然美文的典范之作,我们还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对自然的感受、体验、领悟、认识。学习加创新是成功之道,最初的学习是模仿,有经验了尝试多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方法,就会形成自己的特点。旅游、劳动都是在开发自然课程资源,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只是让那些所见、所闻、感受、体验重现,从而总结提升,内化为知识、品质、德行。要教会学生面对大自然时,自觉地观察它、认识它、感受它、学习它,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途径之一,进而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能力。
我们学校高一新生都要军训,军训之后我都要求学生以此为题写作文,可叙可议可抒情,谈感受,议收获。我经常开展关于校园四季的即兴活动,要求重描写,引诗文,抒真情,让学生介绍家乡风物民俗。学生经历过、常见熟识的事物,说起来流畅,写起来有内容,结合课文有说服力,久之他们就明白,语文其实随处可学,自主学习意识就空前高涨。
3.开发无形的语文课程资源,重视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促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经济富裕、过分贫困……部分学生的家庭、社会关系是很复杂的,忽略了这些方面,学校教育很可能功亏一篑。有形的课程资源虽然重要,但无形的课程资源在塑造人格、影响成才方面作用更大。成功的教育应注重学生个体,教育者要直视生活的不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开发无形的课程资源,理解、帮助、鼓励弱者,教育、感化、点醒其他;让弱者正确认识社会、人生,消除自卑、胆怯、懦弱、悲观情绪,改变现状,努力成才。以此教育其他学生,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积极进取,学成报效国家。
学生的成才,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面对某个班级单亲家庭学生较多的情况,我不是回避,而是找机会谈论这个问题,让他们正确认识,冷静应对,打消部分学生自卑心理或破罐破摔心理;面对农村学生较多的班级,分析他们的优势和不足,鼓励他们开阔眼界,弥补不足,向城里学生看齐。尽可能通过班主任或家长会了解学生家庭、个体情况,对症下药,有个学生没有了父母,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平时既要多关注他鼓励他,又要做得让他自然地接受。语文学习不只是枯燥的字词句,完美的性格、健康的心灵、高尚的品质才是重要的。
4.重提校内各种语文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促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一直都有各种校内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内容多样的演讲会,口头作文竞赛等,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必须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花精力搞这些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锻炼能力,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