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文言养分,打造精神底色

2012-08-15董玉叶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教学

王 玉 董玉叶

课文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古今名篇,有的朗朗上口,让人赏心悦目;有的字字珠玑,给人心清气爽;有的气势磅礴,促人激情四射;有的饱含哲理,令人醍醐灌顶……然而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惧心理。我想,除了文言文特殊的句子形式、多变的词类活用外,更多的是学生没有品尝到文言的味道,欣赏到其中的精彩,触摸到文言的精髓,感受到文言的动人心魄……因此,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添加课堂的“佐料”;由浅入深,汲取文言的养分;多读精练,夯实文言的基础;含英咀华,打造精神的底色……我们的高中文言文学习就一定能抓住重点,化解难点,聚焦亮点,找到兴奋点,控制得分点,构建文言文教学新的风景点。

众所周知,高中时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幼年时期,求真向善是学生的深层心理需求,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是他们的特点。这一时期经历单纯,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他们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亦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与熏陶。为此,为他们打一点“精神的底子”,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发育精神以终身受益。使他们不至于在“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而迷失自我。文言文教学的读无疑就承担起打造精神底色的重任。于是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朗读的重要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简意赅却也入木三分地道出了朗读的潜在价值;“《文选》烂,秀才半”,古人的信条让人获益匪浅;“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更是以无穷的吸引力指导着朗读的方向。著名作家梁衡说:“写作要首先积累素材,就像拾柴火,那里有一堆柴火,一旦有灵感的火花,就会燃烧熊熊大火,而读就是在积累素材。”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文言知识;没有大量的阅读,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思想境界的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不遗余力、誓死报国的民族英雄,心系百姓、不计私利的忠良贤士;变法图强、矢志不渝的改革先锋,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勇士;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国家政要……都是我们的阅读内容,都应成为我们心目中一座座丰碑,从而提高我们的认识,砥砺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健全我们的品格。

大脑科学研究表明:大量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语感、活跃大脑,还可以发展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教学中,一定要培养读书的习惯,从读中去模仿民族语言的形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训练对语言的品味、感悟能力。“操千曲然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课内认认真真地读,课外仔仔细细地读;精读时字斟句酌,速读时领略旨意;集体读时声情并茂、通力合作,单独读时入境入情、细心咀嚼;以传统方式阅读时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走进网络世界阅读时要去伪存真、务求高效……,只要重视阅读,强调阅读,落实阅读,就能找到提高文言素质的支撑点。因为,读是文言文教学的的基石。

文言水平的提高不像其它学科那样立竿见影、呈台阶式上升,而是潜移默化、呈螺旋式前进的势态。学生知识的汲取、信息的获得、教学内容的转化都必须依赖于听这个环节。可以说,听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是教与学信息网络上的联系点,是双边活动中的交换区;没有行之有效的听,就不可获得教益,受到启迪。只要翻开浩渺如烟的史册,就可以发现:政绩突出的政治家,谈锋甚健的外交家,思维敏捷、巧舌如簧的演讲家莫不是善听的人。因为只有听得清晰,听出主旨,才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立论时才能言之有据、以理服人,驳斥时才能有的放矢、击中要害,教诲时才能把握尺度、循循善诱……同样,会听的同学能听出要领,听出情趣,听出精髓之所在,一个聪明而又会听的同学,必定会从别人的言谈中感受语言、积累知识、捕捉灵感、掌握技能。如在听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时,能否听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内在涌动?是否听出了“润物细无声”时的“无声胜有声”的深层内涵?能否听出小草钻出地面时的窃窃私语、冰碎之后小河的尽情欢歌、嫩绿原野的无言表白?所以,养成听的习惯、训练听的技能、营造听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内掌握听的规律,课外加大听的力度;听出社会动态、焦点问题、人与自然的相克相容,听出信息的交流、友谊的价值、心灵的撞击……只有多听、乐听、善听,在听中分析,在听后辨别,才能真正提高同学们的文言素养。我们说,听是文言教学中的氧吧,因为,它能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为了达到说话时“音准气足,字正腔圆,思路清晰,详略有致”的效果,必须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来龙去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感人;议论时力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语言做到鲜明、简洁、有力。需要渲染的时候,能引经据典、汩汩滔滔,改变过去讷讷不语的状况;需要用语精炼的地方,能做到概括而不繁琐,准确而又鲜明,惜字如金却能说明问题。几年前,江苏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于是用古白话文写作好象成为一种时尚。有人疑惑:是不是倡导中学生都来这招?有人担心,认为“将在语文教育界和广大应届毕业生中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会给“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以及语言规范化和普通话的推广带来阻力。”特级教师们也忧心忡忡,赶紧表明态度:“不提倡中学生写文言文”。尽管众说纷纭,但最后的定论是,《赤兔之死》运用古白话精炼、典雅、含蓄,语言风格与三国故事一致,故事容量较大,“诚信”自然嵌入虚构的故事中,构思可谓精巧。满分实属合情合理。

文言教学需要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与夯实,文言教学需要句式的分析与归类,文言教学需要翻译时的字斟句酌。但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生活奠基的角度出发,文言教学更应该注重的是,呼唤并渗透着文化的浸润,因为文言教学一旦文化参与减弱,一旦成为应试的绝对附庸,便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因此,如果忽视教材中文化内蕴的开掘,就是抛弃我国文言教学与生俱来的优点。文言教学一直像天上的月亮,不管挂得多高,学生始终看不到它的另一面——文化情结和圆润。当文言“堕落”为一种知识学科,则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成为僵尸。文化学的参与,文言知识系统才不会当作一个独立的变量,它周围才会形成一个缜密的反馈环。这个反馈环通向系统内部的是文化阐释;通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是源,读书也是源。读书能引来我们的心灵活水。读书是砖,能垒筑我们的精神家园;读书是电,能启动我们成才的引擎。人生的精彩,需要以读为基石,以写为驱动,以听为氧吧——当然,这里离不开文言文。

“莫道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只要强化文言教学的要点意识,创设良好的文言学习氛围,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点与面的沟通,把读当成提高文言素质的“支撑点”,把写当作检测文言能力的“度量衡”,将听当作促进文言学习的“接收机”,将说当作筛选文言知识的“过滤器”,就一定能摆脱那种滞后的、片面的、短视的教学模式,探索到一种开放型、多元型的教学思路,构筑起畅达的文言教学的绿色通道,中学文言的教学园地就会出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实词推断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