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商隐之《锦瑟》主导式教学实录

2012-08-15范贤群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锦瑟李商隐首诗

范贤群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4.背诵这首诗。

5.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播放音乐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创设情境)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夕阳无限好”

生:只是近黄昏

师:何当共剪西窗烛

生: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身无彩凤双飞翼

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春蚕到死丝方尽

生:歌曲里有嘛!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是呀!这首触动人心的歌和这些耳熟能详的的诗句是谁写的呢?

生:李商隐!

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揭开他的《锦瑟》一诗神秘的面纱。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诵读诗歌可以帮助我们体味诗歌的意境。请大家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生诵读诗歌,师播放配乐钢琴曲《秋日私语》)

师: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生:喜欢!读起来很有感觉。

生:喜欢!意境很美!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生笑)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知人,即要了解诗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风格。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那写出如此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下?

生:李商隐,生于西元813年,卒于西元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师:(补充)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孤楚赏识。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因为令孤楚和王茂元分别属于当时两大敌对政治阵营,娶王氏使他不幸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

据说,天鹅将死,必有哀歌。这首诗是李商隐一生的感叹,还是他政治、情感、艺术、人生的绝唱?(全场安静)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现,李商隐究竟想表达什么心曲呢?请同学们自由分组,前后左右4个或6个人一组,结合文章注释讨论,选择一个主题发言阐述这首诗的诗意。

(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

(讨论结果展示)

生:我们这组同意课文注释(众生笑)首联以锦瑟比喻美好的年华,诗人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颈联写诗人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可如今一事无成,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颔联写过去美好的生活图景如蓝田上的玉烟,可望而不可及,忆往事让人止不住泪流。尾联写那些失落的情感哪是如今追忆时才有哟,在事情发生时就已感到惘然若失了!

师:虽然套用了注释,但也有自己的理解。这点值得肯定。

生:我们认为,这是一首自伤之词,伤感自己怀才不遇。首联讲作者听到锦瑟琴声,想起年轻时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仕途坎坷让作者陷入了庄周梦蝶的迷惘中。即使死去,也要作望帝啼血,以示不甘。作者深信自己就像那沧海中遗落的一粒珍珠,即使深埋于地也会发出光芒。时隔几千年,我们今天仍在品读此诗就证明了这点。(众生笑)只是,作者已年近半百,还一事无成,只好发出感慨:意气风发之时没有如愿,如今只能感叹了!

师: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阐释此诗,这一点值得肯定推广。

生:我们这组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首联讲锦瑟传出的琴声勾起作者对美好过去的回忆,作者仕途不顺,只有与妻子的琴瑟相合才称得上“华年”。次联“庄生晓梦迷蝴蝶”讲忆起往事仿佛如在眼前,望帝的魂化为杜鹃鸟,即王氏已逝去。“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忆爱妻之情,让沧海中明月下鲛人落泪,妻已长眠于地,如蓝田之玉深埋于地,让人可望而不可即。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追忆”亡妻逝去之痛让人更加心痛!

师:情真意切,让人唏嘘呀!

师:同学们发言都不错,每个人都从自己已知的知识或理解出了某一方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好的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具有多样性,不是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其实作者的意图到底如何,我们无需考证。只要我们能用审美的眼光,融入自己的情感去体会诗歌,就能感受到诗中的真善美!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诵读并背诵这首诗吧!

(反复播放音乐《秋日私语》,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审美体会,通过联想、想像,对诗歌进行了再创造,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学作品本就需要个性化解读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化知识为能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能紧扣文本,个性化地去赏析作品。规范合理地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课!

教学反思

李商隐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诗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专家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于是,我就想,在教学时确立两个重点:一是不把主题定位,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一是在讨论中、诵读中让学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从而自然背诵此诗。同时,我在学生讨论和发言时给以适当引导不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乱说,做好主导人的角色。

这堂课注意了情境创设,安排了学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符合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但学生主体性表现还不够充分,还有一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痕迹。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锦瑟李商隐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嘲桃
石榴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锦瑟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