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2-08-15李达均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生活

李达均

学生走进了语文,就是走进了生活,提笔写作,也应该是描写生活,反映生活。既然生活的范畴无限广阔,学生对生活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他们写作的才思,也应该如源头活水,绵绵不绝。

当然,这是理想的境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现实是,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是语文,生活是生活;生活即便无限生动精彩,语文也一样乏味无趣,死气沉沉;提笔写作更是不得已而为之,必要绞尽脑汁、搜索枯肠,才能万分痛苦地写出连篇的套话、假话和空话。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学生作文: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的铭记,为了铭记的忘记。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高分作文《镌刻心灵的石碑》)

这段文字辞藻俏丽,句式工整,作者显然花费了一番苦心,但是说理是否合乎逻辑?结论是否明晰合理?表达的是否是生活中的正常人的真情实感?

可想而知,如此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写作过程也必然毫无快感,甚至充满痛苦。但让人吃惊的是,这样的作文在学生当中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当中,却大有铺天盖地之势。

这种现状,对语文教师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巨大的难堪。教人作文又教人做人的语文课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或者说,在塑造良好的思维品格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语文课程应该担负起怎样的使命?

一些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现状的可悲,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改变,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但诸多不利因素使他们充满困惑,举步维艰。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二是缺乏系统的教学思想的指导,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成功范例;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要面对考试成绩的压力。

所以,如果你深入教学一线,就会发现,那种以抢夺阅卷人眼球为目的的作文演练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着作文教学的课堂,应试作文的种种“俗招”成为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无奈之选。

这种重视技巧与技能训练的应试写作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它必须以学生拥有生活体验和表达欲望为前提。因为“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似乎是如何写,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什么’是‘怎么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的每一个过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表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住了要害。”

如果不重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得体验,一味进行写作技巧和技能的训练,那是不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必将以泯灭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代价,甚至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至少在高一高二阶段,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培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积累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不断丰富自我情感,提升内心世界的品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生命的原动力,才可能有喷薄而出的表达欲望。

在此,笔者结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和“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实践,分析“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特点及高一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在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一、传统形式化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形式化写作教学着眼于审题扣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技术问题,视这些技术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过程是“指导—写作—批改—讲评”。

在传统的形式化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追求作文形式上的价值,严重脱离生活。具体表现在:

(一)目标形式化。比如:扣住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表达流畅、卷面整洁等等,均从形式出发而不是从生活出发,作文教学不去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内容、思想及其产生的根源,丢失了作文的“灵魂”,而只留下形式的“躯壳”。

(二)过程封闭化。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当堂完成,这是传统写作教学课的一个基本做法。这样,写作就成了一种结果的检验,而不是促进水平提高、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学生每每被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可想而知,这样被“关着”写出来的必然是毫无新意的老调重弹。

(三)方向命题化。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传统的写作教学基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指向中写作。这种方法作为考试本无可非议,但成了教学的基本做法就成了问题。因为真实的写作是对生活有感触有领悟,形成话题,然后表达成文,我们的写作教学却恰恰相反。

(四)评价权威化。写作的目的是表达和交流,表达自己,和读者交流。但在我们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作文写好后,由老师评价、批改、讲评,老师是学生唯一的读者。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而是面对一个权威说话,等待着权威的评判,很难完全真实地表达自己,很容易变成文字游戏、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还会缺乏读者意识、交流意识,最终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五)指导技术化。传统写作教学的基本做法是传授写作技巧和技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写文章。这种方法也许会奏一时之效,但也会使学生因为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受了太多的技术指导而缺乏发现生活的锐利眼光。写作是充满个体生命灵性的活动,以技法的指导来代替创造性活动,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在灵魂不在场的情况下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能提高?

传统的形式化写作教学的所有做法,实质上是把考试的做法移植到写作教学中,把过程性的活动变成了一次次结果的检验,从根本上脱离了写作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离开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写作,使富有生命激情的写作活动变成了缺乏生机和情趣的枯燥劳动,这是传统形式化写作教学致命的弊病。

二、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特点

我们提倡“生活化写作教学”,认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技术性因素,而是依靠生活体验;当一个人的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生活的敏感度就决定了他的写作水平。据此,笔者主张写作应该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生活化写作教学”倡导的写作过程是“生活—思考—写作—交流”,这个过程,教师不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参与,而是作为生活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拥抱生活。

“生活化写作教学”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目标表述生活化。

与传统的形式化写作教学相反,“生活化写作教学”特点之一是目标表述生活化,这意味着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指导作用。“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目标表述以生活为内容,在教学行为上引导师生共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以下列举高一年级写作教学的部分目标:

1.亲近自然,开启爱心:

(1)一草一木总关情——人与植物;

(2)关爱自然的精灵——人与动物;

(3)万水千山总是情——人与山水;

2.品味家庭生活:

(1)一颦一笑总关情——父母亲人;

(2)我和我的蜗居——卧室和书房;

(3)冷暖酸甜我心知——苦乐家庭事;

3.感受校园生活:

(1)同桌的你——关于同学;

(2)风景这边独好——社团活动;

(3)三个女孩(男孩)一台戏——住校生活;

4.读万卷书:

(1)跨过诗经的河流——诵读诗经;

(2)走进空山新雨、大漠孤烟的盛唐——吟咏唐诗;

(3)走进缤纷的世界——阅读名著;

5.行万里路:

(1)在路上;

(2)千里之外——异乡风情;

(3)边走边看——旅游和远足;

6.我的音乐之旅:

(1)阳春白雪——中外名曲欣赏;

(2)下里巴人——流行歌曲欣赏;

(3)记忆中的旋律——音乐串起岁月;

7.认识自我:

(1)我的心中下着雨——自我的烦恼;

(2)掌声响起——挑战自我;

(3)寻找心中的阳光——自我的展望;

对目标的解释充分生活化,以免在教学目标转变成教学行为时产生异化,保证写作指导能够顺着生活的方向进行。

(二)写作过程生活化。

教师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由,回复写作生活的真实状态。打破那种在时间上一个小时左右、空间上固定在教室完成一篇文章的做法,让写作成为一个活动,带着学生生活的强烈印记。

比如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会给出 “南国的春天”之类的题目,教师稍作指导后,学生通过回忆在教室里完成。“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周末,或独自徜徉于郊外,或邀上三五知己同行,去“拜访”春天,学生要做的,不仅是写,而是用眼睛看,用心感受,再用笔记录。再比如“品味家庭生活”中“一颦一笑总关情——父母亲人”的写作,“生活化”写作的做法是:找一张父母的老照片,询问他们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照的,让他们讲讲那时候的故事;用你的笔去还原父母的青年时代;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说说意见。这样的写作,不仅仅是完成一篇作文,而是通过写作让学生与自然、与父母展开心灵的对话,学生写作水平随着生活内容的加深、人格的成长而不断提高。

写作过程生活化追求的就是写作教学从 “目中无人”到充满人文、人性的关怀,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根据教学目标,过程的生活化可以有几种类型:

1.“活动—写作”型。上面所举的例子就属于这种类型。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获取更为深入的人生体验,延长学生的情感“触须”,使心灵变得丰富而厚实,使写作与心灵同步成长。

2.“调查—写作”型。调查是学生走向社会、拓宽自己的感觉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让学生贴近社会,走进社会,并以社会万象来激活写作的内动力,让学生远离套话、假话、空话,从人云亦云的公共话语中脱离出来,走向充满个性的创造活力。

3.“阅读—写作”型。书籍虽然不能等同于实际的生活,但书籍中记录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的结晶。阅读也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学生话语储存的手段。可以说,阅读与生活都是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4.“休闲—写作”型。休闲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情操和品位。旅游、散步、钓鱼、下棋、喝茶……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

写作过程生活化的类型还有很多,理念只有一个:写作伴随学生人格的成熟而成熟,伴随着生活的丰富而提高。“生活化写作教学”考虑的是在统一时空进行写作的前提下,如何使写作源于生活的观念得以体现。

(三)写作内容生活化。

写作目标生活化对写作内容已经作了规定,写作目标是生活的,写作内容便是生活的。

正如特级教师茹清平所言:“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我们就应该大胆摒弃传统写作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的训练形式,代之以“定量”与“定向”结合,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札记。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我手写吾心”。

“定量”是指教师只规定每周生活札记的写作数量要求,一般以2-3篇为宜,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己的困惑苦恼,写读书心得,写散文、小说等等。只要引导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源,他们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写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

而“定向”是指为引导学生写好生活札记,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写生活札记的范围。如人物素描(可分为同窗系列、亲友系列、师长系列等)、心海浪花(写心理活动)、春夏秋冬(写景物特征)、应用文苑(写通知、启事、海报等)、文学天空(尝试写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时文赏析、名人点评、影视评论、往事回眸、校园采风、课堂写真、乡情民俗、街巷见闻、名胜风光、动物世界、课文质疑、焦点话题、时事论坛、校园争鸣、真情告白、读书有感、奇思怪想、科幻天地、实验报告、科技动态、一题多做……

(四)写作评价生活化。

就是打破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和评判者的做法,让学生的作文拥有真正的读者,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交流意识。具体操作方法有:

1.课堂演讲。学生作文写好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传阅、讨论、评价,向老师推荐,作者本人在班里朗读,然后班上同学进行点评。

2.网络交流。以班级博客为平台展示学生作文,所有的同学都是作者,也都是读者和评论者。这样做充分利用了学生对网络的爱好,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3.结集“出版”。对于许多作者来说,发表文章是一种情结。发表文章使自己的心灵释放有了归宿。教师平时可以向一些报刊推荐学生作品,更简便的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作文结集,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为他们的写作注入原动力。

三、结语

写作即生活,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生活化写作教学”不仅是要把写作内容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而且是要让整个写作教学理念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写作水平伴随着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提高。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