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增强议论文的说理力度

2012-08-15白玉东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援引论据角度

白玉东

《考试大纲》要求议论性的文章做到“深刻”,具体要求是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而事实上,很多考生的议论文则是论据匮乏、内容单薄、认识肤浅、观点平淡,不用说“观点具有启发性”,就是连基本的“准确”也很难做到。这样的文章还谈什么“深刻”?做不到“深刻”,又何来较强的说服力?那么,怎样增强议论文的说理力度呢?

首先,要做到论据典型。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以理服人的,如果论据不典型,那么,即使再鲜明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更不用说让人心悦诚服了。所谓“典型”,就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典型性的论据包括这样几层含义:其一,最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其二,最恰当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其三,最具代表性;其四,最具说服力。这样的论据首先是准确的、科学的,是家喻户晓的,如韩愈要论证从师的必要性,援引了孔子从师的事例。试问,在韩愈所生活的时代,谁敢说自己已经超过了孔子呢?孔子这么大的学问家尚且虚心向他人请教,那么,众多不及孔子的人呢?这样的论据就是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的,因而是典型的,是极具说服力的。此外,典型的论据还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是新颖的,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比如历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各行各业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与精神都是家喻户晓的,在议论过程中援引这样的论据就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自然能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其次,要做到内容充实。议论文凭理服人,那么,“理”从何来?“理”从大量事实中来,从已经存在的被客观现实证实了的真理中来。这就要求论据充足,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刻揭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道理。惟有这样的文章才称得上内容充实、说理深刻透彻。这里的“充足”不仅是“量”的要求,更是“质”的要求,既要有足够数量的论据,又要保证所使用的论据典型,具有代表性。例如:

信心常常使人,甚至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征服并战胜困难。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首先失去了信心才使事情显得更加困难。乔治·赫波特没有对常人认为难以做到的事情丧失信心,所以才成功地把一把斧子卖给了小布什总统,因而获得了布鲁金丝学会的金靴子奖,成为了伟大的推销员之一;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没有把莎士比亚、屠格涅夫、莫泊桑、斯汤达视作超越的困难,而是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奋力拼搏,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可见,坚定的信心,必胜的信念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该语段中,乔治·赫波特、海明威、中国的改革开放等事例都是典型的,尤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了信心的重要性,做到了点面结合、内容充实、说理深刻透彻。

再次,加强对所援引论据的分析。我们认真阅读那些考场作文,会发现即使是被认定为优秀甚至是满分的作文也明显存在认识肤浅、说理单薄的问题。例如这样的语段: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是严于律己,拥有较高个人素养的人。他们高贵的素质,也是其成为名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汉的刘宽就是以个人的宽容的品质使他人心悦口服的。一次,他乘着一头牛去野外郊游。途中,一位丢了牛的农民指着刘宽的牛说“这牛与我的一模一样,是我的。”刘宽没说什么,让农民牵走了牛。过了两天,农民牵着牛回来了,告诉刘宽他的牛回来了,并请求处罚。刘宽笑道:“物有相似,认错也是难免的嘛。”刘宽的宽容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是他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拥有这种素养,才能让心灵的花园锦上添花。

刘宽,历史上确有其人,也是一个为世人所公认的素养极高的人,但是,仅仅这样一个事例不足以证明“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是严于律己,拥有较高素养的人”,这是因为作者对所援引的论据分析不够深刻。可以这样分析:

……刘宽的宽容是一种素养。正是这种较高的素养,才为古今中外的“刘宽们”流芳百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刘宽们”才赢得了人们的真正尊重和敬仰,也正是这样的素养才让“刘宽们”的心灵花园锦上添花!

修改后的分析使用了点面结合的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尤其是概括性词语“们”的使用,这就保证了原文中的事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类型的,从而确保了论据的丰富性。具体分析时,由点到面,类比联想,综合分析了“古今中外的刘宽们”,因而做到了“深刻、透彻”。

为了加强对所援引论据的分析力度,有时还可以使用正反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充分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对上述语段的分析:

……刘宽的宽容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是 “刘宽们”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相反,如果“刘宽们”面对“索牛者”据理力争,甚至相峙不下,甚至“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用说素养,恐怕注定要吃官司,更不用说为后世传为佳话了。由此可见,拥有刘宽式的素养,才能让心灵的花园锦上添花。

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还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即援引完事例后或者由因及果,或者由果及因,以充分挖掘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如:

……刘宽的宽容是一种素养。古今中外的 “刘宽们”之所以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以至于流芳百世,与他们较高的素养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样的素养才让“刘宽们”的心灵花园锦上添花!

援引完事例后,进行假设分析,也能够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如:

……刘宽的宽容是一种素养。试想,如果“刘宽们”没有一颗宽容之心,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刘宽们”非但要据理力争,而且还要诉诸法律,那么,“索牛者”怎能对“刘宽们”心悦诚服?“刘宽们”的事迹又怎能为后世传为佳话?可见,拥有包括宽容在内的较高素养才能让心灵的花园锦上添花。

文章合为时而著。为了加强文章的针对性,有时还要结合现实生活对所援引的论据进行分析,即联系现实分析法。从义理角度讲,热心关注现实,积极反映现实,努力改变现实,也是确保文章深刻、大器的必要手段。所谓联系现实,就是深入剖析所援引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就是努力使之揭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有时候,我们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彰显出自己的价值。公认天方地圆,麦哲伦却坚守自我,相信自己,用一个完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既赢得了世人的喝彩,又成就了自己的伟绩;都说火车是怪物,然而史蒂芬孙却坚守自我,相信自己,让人类的足迹绵延向了远方;相信自己,哥白尼不怕烈火焚身,坚持真理,让时间证明自己是对的;相信自己,爱因斯坦孤独地坚守着“相对论”,最终让它绽放光彩;相信自己,毛泽东百战不殆越胜越勇,最终迎来了中国解放的曙光。是的,人生道路上到处充满荆棘、坎坷,但是,纵使身处逆境,你也要为自己撑起一片自信的天空,努力坚守。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那些被废墟掩埋着的幸存者不正是坚信一定会有人营救他们才努力挣扎努力坚守的吗?假使他们身体被废墟掩埋,同时他们的心灵、自信也被废墟永久地尘封,他们还怎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他们还怎能彰显生命的韧性与强大?在真理与事实面前,我们要勇于坚守,坚信自己;在人生正确的征途上,我们要勇于坚守,坚信自己。

此外,要实现论证角度的转换。很多考场作文,因为未能实现论证角度的转换而显得内容单薄,这样的文章论证角度单一,思维平面化,因而做不到“深刻透彻”。努力实现论证角度的转换,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正反角度的转换、由点到面的转换、由历史到现实的转换、由自然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换、层层递进等。例如: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发我们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帏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要想发展,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博采各家之长。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同志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这不正是承认别人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博采众长与夜郎自大相比,道理昭然若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青少年,我们不应当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取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短文从个人虚怀若谷的重要性谈到民族、国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重大意义,实现了论证角度由点到面、由个人到集体的转换,因而使文章内容深刻、大器磅礴。

其实,转换角度,很多时候则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人物或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言“一切优雅的文章不是别的,只是各种角度、各种方位下所见的人生图画”。

猜你喜欢

援引论据角度
神奇的角度
援引材料论证要有针对性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相关问题分析
角度不同
人啊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对三处援引的理解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