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淳——浅谈本色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2-08-15顾维萍
顾维萍
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模式化,把作文规则和优秀作文模式化,压制了个性;二是成人化倾向,世故之气压倒了纯真的童心;三是知识化,作文教学成了作文知识的累积,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就使学生想象匮乏、情感压抑,直接导致了“苦于作文”的教学现状。于是众多有识之士提出了“本色作文”教学理论。
本色作文强调“本色”二字,是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和作文评价标准,以引导学生“观察真生活,抒写真性情,表达真自我”为原则,标志着作文的本质回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本色化,当学生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本色化,使学生真正做到本色作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基础 适当提高
作文,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作文教学要求一味拔高,那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从基础抓起。基础是什么?就是各种文体的写作。
老师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到了初三高三,本应产生质的飞跃的学生作文却没有产生飞跃。可以说,话题作文就是为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在自由王国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写出有文采、有个性、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来。然而事与愿违,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成了四不象,教师苦无对策。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不牢,东拼西凑,合成一个四不像。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而要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记叙文是基础的基础,教师要以记叙文的训练为主,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记叙文所适用的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最能锻炼、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所以,记叙文练好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议论文是中学作文的另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虽然现在的教科书对议论文的训练不是太多,但是议论文能反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各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所以成功的习作有不少就是议论文。其他诸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也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各种文体都训练到位了,就不可能出现四不象的话题作文。
此外,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爱好写作。要想真正把学生作文教好,教师要擅长写作,要通晓各种文体。一个没有技术的师傅要想带出好徒弟,这是不可想象的。学生有了好的写作基础后,教师就可适当提高要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长,让其专攻一体,涉及文学创作,或微型小说,或散文,或美文,或杂文,或政论文,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堂为经 生活为纬
学生写作的最大难题不是不会表达,而是没有内容可以表达。现在的作文已经走出了道德说教的藩篱,开始正视生活,贴近生活,叙写生活,演绎生活,这正是当今作文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趋势。新型人才不是经院型的,而是有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书斋式的作文教学必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丢开生活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成功的。
怎样才能把生活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呢?
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适当控制。毫无疑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所掌握的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主要是在课堂上获得。作文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到点到位,丝丝入扣,从积累素材到审题、选材、构思,到动笔写作,修改,誊抄,一步不让。各种结构形式、表达方式、写作技巧都要教师一一传授,反复训练。课堂训练要有计划,不能跟着感觉走。有梯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深度,作文训练有了一定的深度,写作水平才会提高;有信度,作文训练要真实有效,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要求新求活,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唯一的方法。“功夫在诗外”,课堂教学只能解决基本问题,打好写作基础,成功的作文教学必须走课堂与生活结合之路。但是现在的教学计划所安排的社会实践很少,少得可怜的学生休息日也被大量的课后作业所占用,上课、考试、分数是他们的全部生活。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尽量挤时间接触生活,汲取生活中鲜活的东西。同时还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以记日记的方式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热点,即社会上一段时间引起反响的事件。可以随意点评,也可以作深入思考。以此来进行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未尝不可。
三、培养情智 学会思辨
好文章从不停留于浅表的客观叙说,必须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理性观照,智慧之光时时闪亮,思辨之语频频出现。
就近年的高考而言,不少作文题需要考生用辨证思维方式统领全文。有些题目为考生作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作了一些暗示,便于考生把握、发挥。有些题目粗一看,浅而又浅,一眼见底。没有任何深化主题的指向性,缺乏情智的深度诱导,也无思辨的立足点。学生如果在平时缺少情智、思辨方面的训练,写作就会在感性层次上徘徊而流于肤浅。情智的培养应该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盲区。
在追求考试成绩的今天,老师们都看中智商而忽视情商。殊不知,智力超群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属于中等智力。在这一大群人中谁会脱颖而出,谁会逐步沉沦,关键是看情商的发展。具体落实到作文教学上就是情感的体验、勃发。
如何培养情智,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在阅读课上,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情感,让学生充分体验,领悟作者贯注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作文课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如何用手中笔把自己的激情表达出来。老师在设计作文训练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感而发,方能充满睿智和激情。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小到身边琐事,大到国际国内的新闻热点。看多了,听多了,想多了,必能有所感触。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除向学生渗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外,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不管写什么内容,要想得深一点、透一点,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要想一想有没有多种答案,比较一下,哪一个更好。一个论点提出来,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是,会怎样,不是,又会怎样。同时要充分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样,文章写出来才具有辨证性。
四、多读古典文学 感受中华文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在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著名篇章的出现,都有中国古典文化精粹的传承,任何一个文学大师的诞生,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特殊的魅力,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时代都有大批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这些作品构思精巧,立意深远,韵律和谐流畅,辞章凝练华美,语调铿锵有力。
现行的中学教材,不管是何种版本,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古典文学所占的比例逾来逾大。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古典文学对一个学生语文素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多读古典文学,除能提高语文修养外,还能为写作作有效的积累。熟记一些文学名句,了解一些文学人物、名人轶事、文化典故,在写作中恰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从而以深厚的感情来打动人。如果能把古人的炼词炼意的精神学到一二,必然能使作文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文过程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活动过程。
作文教学只有回归本质,才能教活学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