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误读”——对郑愁予《错误》的另类解读

2012-08-15王守平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思妇容颜过客

王守平

《错误》是郑愁予最经典的一首诗歌,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台湾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此诗带有强烈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深受读者喜爱。对这首《错误》的解读,一般解说是思妇与过客之间产生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思妇在江南的小屋寂寞守候,而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误以为是自己要等待的归人,而过客则解释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句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样解说可以算是对文本的正解。可是再读读这首充满中国古典诗歌韵味的《错误》,我们何不放飞想象的翅膀,做一次有意的美丽“误读”呢?说不定能碰出智慧的火花。

一般人对《错误》的解读,是从“过客”与“思妇”两个视角来看这首诗的。“过客”与“思妇”是两个人,“我”是过客,“你”是思妇,他们本无任何交集,只是因为“过客”的马蹄声而让“思妇”产生了“美丽的错误”。如果我们把这首《错误》中的“你”“我”看成是一个人,那么整首诗的韵味将会发生质的变化,眼前将会出现一片新天地。

我们不妨这样解读:《错误》的主人公“我”是一个打马江南而过的年轻女子,也许是一个漂泊不定的旅人,以前从没来过江南,但对江南有着“美丽”的憧憬,“我”这次只身骑马来江南,也许是为了找寻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感,或是获得一种心灵的安慰,结果却发现来江南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第一节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也只有江南水乡才有,诗人在“莲花的开落”和女子等待的容颜之间找到了契合点。“我”以前从没有来江南,我在他乡已经等了许多年,还是没有找到一份属于“我”自己的情感,这次打马江南走过,希望能找到这份情感。 看到江南的“莲花”盛开,“我”的“容颜”如“莲花”般绽放,可是来江南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又如“莲花”般凋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全诗情感的总括,“莲花的开落”既可以说是写实,也可以理解为虚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主人公“我”的情绪变化。

第二节其实还是“我”的情感表达,只是换成了内心表白。“你”可以解读为主人公“我”对自己的反思,也可以说是自言自语,或者是自我想象。我们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当自己与自己对话时,称呼“我”自己往往变成了“你”,这里的“你”就是“我”自己。 主人公“我”是一个心思细腻,多情善感的女子,这次来到江南,却没有找到等待了许久的东西。“我”骑在马上,走在三月江南青石街道的路上,所有的思绪都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第二节用了四个“不”,关闭了所有的“视觉”和“听觉”,营造了一种沉闷而寂寥的意境,这正与“我”的心绪相照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这种“景语”正是“我”的情绪的外露。此时的“我”是惆怅的,“我”只觉得自己的心如这小小的江南的寂寞的城,因为“我”关闭了自己的“心”,只活在自己营造的封闭世界里;在这样的世界里,“我”看不到任何有生机的景物,听不到任何有节奏的声音,因为“我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第三节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终于,清脆的“达达”马蹄声打破了静到近乎死寂的意境。听不到“跫音”却听到了“马蹄”,这好像不合常理,其实是“无理却有情”,不符合理性的逻辑,却符合情感的逻辑。这“达达的马蹄”让主人公“我”从“你”的世界回到了“我”的世界,也就是从“冥想的世界”回到了“现实的世界”。“跫音”不是“我”要找寻的,“马蹄声”却将“我”拉回了现实世界,因为“我”正是骑着马,带着“美丽”的愿望来江南找寻属于自己的一份情感的,可惜我不是“江南”的“归人”,这里不属于“我”,我只是一个临时的“过客”。这正与第一节形成了首尾呼应。最后一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惆怅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的省略号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全诗,全诗以女子的口吻并以女子的立场出现,对希望得到等待的东西而不可得的心理,做了一次缠绵、忧伤而无奈的回答。而不是张晓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一诗对中国诗词思妇主题的回应》中的点评:“(这首诗)它第一次以男子的口吻并以男子的立场出现,对钟爱、盼望着他们的女子,做了一次坦白、忧伤而无奈的回答。”

猜你喜欢

思妇容颜过客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挂职干部不能有“过客”心态
战“疫”中的最美容颜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生命中的重要过客
尘世中的过客(外一首)
感动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