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治疗食道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28例
2012-08-15杨爱荣江中太
杨爱荣 江中太
(河北省涉县肿瘤医院外科,涉县056404)
食道贲门癌术后出现的胃运动乏力又称胃瘫综合征,是食道、贲门、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排空障碍,以胃排空延迟或不能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食道贲门癌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采用中药灌肠治疗2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2到71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8例为食道中段癌行左胸切口食管胃弓上吻合术;7例为食管胸上段癌行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3例为食管中下段癌行左胸第七肋间切口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1.2 方法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党参、附子、黄芪,水煎两次,药汤分两次深部保留灌肠。配合禁食水、胃肠减压。
2 结果
5例于3日后呕吐腹胀消失,正常进食;11例于5日后腹胀呕吐缓解,进食正常;8例恶心呕吐腹胀逐步缓解,7日后正常进食;3例于10日回复正常饮食;1例于15日后才能正常进食,为体质较差,低蛋白血症明显者。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胃瘫综合征。
3 讨论
食道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和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电解质失调有关。也有认为和迷走神经损伤、胃手术的创伤、神经精神及胃的空间位置改变相关。西医主要是静脉高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大多治疗时间较长,副作用相对较大,经济负担较重;中药治疗有其特点,但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对术后吻合口的愈合不利,冒着较大的风险。胃瘫综合征属中医学胃反、呕吐范畴。多因脾胃受损、脾气不足、脾失建运、胃失和降、气机不畅,为夹痰夹瘀本虚标实之证。肿瘤病人素体偏寒,正气不足,开胸术后正气逾伤,至胃腑气机不利郁滞有加。在益气温阳理气导滞的原则指导下,选用党参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功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附子温阳化气,枳实、厚朴理气导滞,大黄理气通下。方法简单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