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教参更可怕的“路径依赖”

2012-08-15吴卫新

中学语文 2012年28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教参魅力

吴卫新

在经济学界有个名词叫“路径依赖”,意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并且不断地自我强化。语文教学从来不缺乏“路径依赖”的对象,过去是“教参”,今天则变成了更可怕的“课件”,课件的直观性与高效性毋庸置疑,为新课程一些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问题就出在今天有很多教师对它过分依赖,把它当成“法宝”来用了。

深入教学一线,会发现这个问题真的非常严重,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对一首古诗词教学只会讲背景、只会翻译,难以讲厚讲生动?为什么今天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乏味,睡觉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摇曳多姿的语文不能绽放其满腹生命的魅力?作为一门最古老、最具魅力的学科沦落到了今天这样的尴尬境地,原因是多方面,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教师的自身素养没有与新课程同步提升和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与意愿在不断地弱化。素养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是意愿则是教师可以调整的,现在的课件很丰富,很华丽,教学的基本环节都给你设计好了,四十五分钟只要点点就过去了,而且从实践来看,教师的深入解读与应试成绩并没有形成必然的正比关系,其结果就是教师们对课件这一“教学路径”,深信不疑,越来越依赖,并且不断地强化成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翻一下课文和教参(如果自认为是老教师或者没有时间的话,很可能这一环节都会被省略)——寻找组合课件——点击授课,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课前准备即文本深入解读和教学设计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课件寻找给代替了,没有深入的文字体验与解读,凭着别人的几张幻灯片能把语文课上出魅力?不用想也就知道了。课件“路径依赖”的直接结果就是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浅层化了,甚至有些“无厘头”,与这样一个极具厚度与魅力的学科实在不相称。有时候还真有些怀念没有多媒体的年代,教师们还会被逼着读课文读教参,凭着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却能将语文上得绘声绘色,而现在有了优秀的条件和新课程的幌子,很多教师把最重要的解读环节当成了走过场,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悲哀,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去好好思考。

语文课堂的真正魅力应该始于文字而终于文字,看看于漪、钱梦龙、洪镇涛、余映潮、韩军这些大师们哪个不是凭借自己深厚的学养和深入解读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看看窦桂梅、王崧舟、王君、熊芳芳这些新生代的名师们哪个是靠着声色电光让语文浪漫美丽?读读他们的教学实录就知道了,语文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离开文字的研究谈语文都应该是十分心虚的。殊不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卷面考试成绩,它还要担负起优秀文化的传承、审美情趣的提高、文字韵味的涵泳,而这一切的达成都要依托文字本身,不去研究它,却在几张幻灯片几段视频上翻花样,只会把语文引向死胡同。

更恐惧的还不仅于此,一个荒诞的做法形成群体意识那就不是当前的问题了,时下这样一个浅泛的语文准备过程已经有意无意地被年轻教师们作为衣钵在开始继承了。

真希望课件不要成为语文教学可怕的 “路径依赖”,更不希望课件成为下一个指责语文教师“搬运”的替罪羊。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教参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东方欲晓》的魅力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