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意义

2012-08-15山东于保东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叶圣陶生活化情感

山东 马 文 于保东

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实际上这是一种“生计教育”,因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是一种最切实的对他终身发展影响深远的素质。其中,写作能力又以其重要地位而最受关注,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育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能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而写作,既是一种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生活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不仅需要口头交流思想,也需要用笔头表情达意,抒发感情,这就需要写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与音声相比,书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文化”,“书写捕捉住了流动的思维和言语”,“从交际的角度看,文字远比语言更有权势”,“书面语可以提高口语的品质”。

一、“生活化”作文激励学生立真求诚,达到作文与做人统一

文品即人品,作文即做人。叶圣陶先生极力主张作文与做人统一,这一观点也成为他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社会的够格的公民。”(《叶圣陶散文乙集》,《读书和受教育》)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养成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因为“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6页,以下简称《论集》)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作为众学科之一员,也必须为培养社会够格的公民服务,使社会的成员尽可能运用语言这一工具。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与做人就必须也必然要统一了。

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但可以推动学生发奋学习,更可以促使他们日后一丝不苟,勤恳工作,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种“求诚”的品质正是作好文章所必需的。有了求诚的品质,才会说真话、实话,才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不会抄袭应付了事,才不会无病呻吟或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上世纪三十年代,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了衡量作文优劣的两根标尺,即“诚实”与“精密”,所谓“诚实”就是“怎样想就怎样写”,“文章必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质、环境等一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也就是说,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们听到的,看到的,真懂得、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到了八十年代,他又强调:“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话与文都不是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写几分的文”。可见,作文关系到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的大问题。

“生活化”作文的写作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心灵铸造最终的实现是靠学生对生活、生命的体验来完成的。在生命的体验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之间变得更亲切自然、充满活力。在体验中,学生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与尊重,学生的生命意义更萌发了新的动力和探究生命意义不竭的源泉。总之,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有机统一。做人是作文的基础,做好人是作文的关键,也是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生活化”作文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作文引领学生把写作与生活习惯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如何使生活之源流向作文之本?良好的写作能力构成有哪些要素?叶圣陶先生曾说:“通过写作文,必须在人事方面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他还说:“认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薄,写出来不免浅薄;一无所知,硬写也没法写出。”尤其重视理性认识的作用,“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要不然,写下来的决不会是有意义的东西。”(论集《和教师谈写作》)

作文写真话、说实话,并不是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样写。“真话、实话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就是准确性。无论心里怎么想,必须所想的是具有准确性的,照样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是真话、实话。”(论集《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益于人、有益于世。否则,真话、实话无法商量;假话、不负责任的话也会充斥文章中间。而要使人说话、作文具有准确性的真话、实话方向努力,就得重视认识的提高,训练思想,逐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三、“生活化”作文强调思维训练,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是彼此关联的,离开了语言,思想便无法依傍。思想认识不深刻,不透彻,会导致语言的晦涩和含糊。叶圣陶在《关于怎样使用语言》和《谈文章修改》不只一次地讲过:“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说:“脑子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其实他的想法还是朦胧的思想,语言还是零零碎碎的语言,当然写不出东西来。“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使作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

1.作文和逻辑思维训练统一,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学生作文时离不开逻辑思维,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准确性强,语言表达就会准确、严谨、流畅。“生活化”作文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活动体验,既让学生在下次写作之前积累素材,又为学生下次做好了构思准备,甚至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列好提纲。目的就是让学生想清楚然后写,不随便简单想一想了事,以有点朦胧意识为满足。

2.作文和形象思维统一,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鲜明性。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具体生动,不能仅从修饰语句着眼,除了积累大量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学生,更需要从发展形象思维入手。“生活化”作文不仅让学生写自己生活,也安排了不少根据所学课文进行想象的练习,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

3.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作文本就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活动,“生活化”作文允许学生放开思想,从拟题、立意、选材到构思行文都给学生松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如立意尽量做到以小见大,反弹琵琶,另辟蹊径,想别人不易想到的。努力把事物想深想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选材时多从时间、空间全方位着眼,如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角度多方位考虑,多从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上去考虑,选那些新颖的典型的材料写。如此长期坚持,学生的求新能力必有发展,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也就有了根基。否则,光从语言上去翻新甚至写一些不符合语言规范表达的语句不是个性化、不是有创意地表达,而是对语言的亵渎。

四、“生活化”作文突出情感的培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写文章必须有感情的介入。有了健康而深美的情感就会有表达情感的欲望,古人说“情动而辞发”,深美的情感流进文章,也就有了深美的文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化的教学管理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此外,敦促学生从自己的积蓄出发,写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健康审美的情感对于做人也极为重要,具有健康审美情感的人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甘愿为真理而奉献甚至牺牲的人。一个人感情淡漠消极,影响学习、工作、生活,这样是做不好任何事的,也无益于社会。当然也不会对写作有益。

我们都知道,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在学生写作时,也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古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决定作者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巧。因此,情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既值得我们从事写作教学的老师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也值得我们的学生们高度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在写作的实践中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将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

学写一手漂亮文章,是莘莘学子的七彩梦,如此迷人的梦,如何变成现实呢?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难于形成刚健清新的文风;没有敢爱敢恨、敢喜敢怒、敢乐敢哀的激情,就难于写出真善美的文章。为了获得写作中丰富的情感,一定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投入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为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讴歌,为生活中的假恶丑而针砭。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讲公德,讲礼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在写作中就极易闪现创造性思想火花。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这样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地流出来。”(《论集》)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思想。

“生活化”作文系列丛书的课程设置中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其意义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对象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并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感情。从而写出具有丰富的感情、具有艺术魅力的文章,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摆脱无病呻吟的烦恼。

五、“生活化”作文强调言语交际,重视作文的交际功能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脱离社会需要,有文学化倾向,给作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弊端。如教学目标上拔高了作文要求,使学生望而生畏,教学指导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多拿作家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等。究其原因:我国目前作文教学虽然流派众多,但还没有形成一套让大家都能接受的作文教学理论,只好借鉴作家的写作经验。二是受我国传统作文教学思想的消极影响,写作的功利性特征十分明显,替圣人立言,为统治阶级充当政治传声筒。我国科举制自隋代开始,实行了1300年,从明代的“八股取士”开始控制了科举考试大约五百年之久。这五百年间,学校教育的中心就是训练学生读八股文,做八股文,目的是替圣人立言,为皇权服务,写作的功利性特征十分明显,而鲜有独舒性灵的美文。这种作文教学思想反映到今天就是学生为考试而作文,而不是为生活而作文,因此造成了急功近利,模仿、抄袭满分作文的现象泛滥,目的是为了应试,违背了作文初衷,这就失去了作文交际和育人的功能,形成了新时代的“应试八股文”。

叶圣陶先生指出:“关于作文教学,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作文。要回答似乎也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但今天却是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草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学生学好作文,在中学阶段打下结实的基础。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学生有兴致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论》)

现今欧美和日本的写作教学中,也都很重视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作文训练的体裁和题材。日本的写作教材有相当一部分是训练学生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实用性说明文的。他们非常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非常重视启发学生把握写作的目的、对象和场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西德费兰茨·海贝尔教授主编的一套中学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项目中,占绝大多数的是调查报告、事件报道、科技说明、读书介绍、会议记录、演讲提纲、个人经历、商品广告等实用的题材。

美国的一位女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道作文题是:“我们来找出自己以后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并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去访问一个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这道作文题,使那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别小看这样一篇作文,它起码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五种能力:①抉择能力: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②思维能力:如何确定职业种类,如何从现在起为实现未来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③写作能力:即写一份“针对未来的职业”的文字报告;④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如何去访问一位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陌生人;⑤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在班上向老师和同学作条理清晰的口头报告。这样的作文形式,便把学生的做、写、说、想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由此可见,外国作文的发展趋势,是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当然,这种交际需要并不仅仅体现在应用文和说明文上,记叙文、议论文包括文学作品的写作都很强调写作目的(实用性功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少数作家,而是要全体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生活实际需要的写作基本能力。因此,把重点只盯在少数具有写作天赋的学生身上肯定不对,只为考试而写作也肯定不对。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完善学生的人格,滋润心灵,启迪智慧,提高悟性,激发创新。

猜你喜欢

叶圣陶生活化情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情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