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作文命题过程研究
2012-08-15广东李文华
广东 李文华
作文命题问题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的重视。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教育文集》中指出,“出作文题就是个常常被忽视的步骤。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于题目不好,即使勉强完篇,也无非是些空话套话,没有一句他们自己的话”,“所以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
当前,作文命题存在三个“缺乏”问题:一是命题缺乏实践性,超出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二是命题缺乏新意,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旧题目中老调重弹;三是命题缺乏确切之义,令人费解。要顺利推动作文教学,发挥作文命题在作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核心在于把握和处理好作文命题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正确把握作文命题的五个特征
第一、主体性,即师生共同命题。
命题是体现、落实作文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的一个重要形式,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类型的分野,教师的写作意识并不能完全支配学生的写作意识。从教学实际看,凡命题符合学生心意的,学生就爱写,而且容易写好,凡是题目出得不好的,学生不爱写,教学目标就会落空,训练序列就可能中断。作文命题要凸现主体性,师生共同命题,力避那些大而不当的“空题”,令人生厌的“老题”,无话可说的“死题”。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趣、志趣以及知识实际,打开写作主体的封闭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联系,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联系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让学生掌握命题的自主权,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不搞统一命题。或由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即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具体题目。或学生讨论,集体命题,即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发动学生讨论作文题目,教师择优选题。或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命题中,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仓库,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即叶老所说的“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实践性,即命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许多教师用单一的命题方式把学生囚禁在课本和课桌上,限制在命题的框子里,脱离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实践——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闭塞了学生的信息通道。
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多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正确地审视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生活。如果对生活知之不深,感之不切,那么作文时,要么写不出来,要么胡编乱造,非说成是,无说成有,假说成真。多从间接的方式着手,从电视、报刊上选一些感人事例命题,让学生讴歌真、善、美,选择部分负面报道命题,让学生鞭挞假恶丑,认识生活的阴暗面。
但在作文命题时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正视学生的实践水平,命题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辨别正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审美情趣。二是正视学生现有的实践水平的缺陷,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导致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直接的、间接的)去丰富学生的实践,使得审题与认识同步,作文与做人并进。
第三、情感性,即作文命题要调动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会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文章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他们怀着焦渴的好奇心,在使劲地探索周围的世界,涌动着一种骚动不安的情感。作文命题肩负着如何使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展露情感个性这个重任。命题有了情感,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就会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就会激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一层翻出一层,层出不穷。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使作文取得更高的意境。
通过题目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首先要有情感,许多作文因为缺乏情感显得枯燥生硬,败人胃口。教师要准确把握中学生的情感,根据他们敏感自信、爱思考、爱浪漫,又兼多困惑迷惘的情感进行命题,寻找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拨动他们心灵的情弦,让他们以写作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心声。作文命题要注意将学生的情感唤醒到最佳水平,促其产生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欲望。作文命题还要注意做到平等、委婉地引导学生,保护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情感的正常发展。作文命题后,要对作文进行有效的写作诱导,对作文涉及的人和事力求做到生动感人,努力发掘事物的哲理性,引起学生感情的冲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课,创设写作境界,让学生在情景中触发灵感,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第四、创造性,即作文命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但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教条主义,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作文造成了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才有高分,从而严重地禁锢和压抑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好的作文命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求异心理,激发他们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多元化、多维式去思维,能够提出超常规的构想和不同凡俗的新思考,从而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要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开阔性、准确性和深刻性,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命题设计,开启他们的心智,将作文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要说”。作文命题要围绕写真情实感的文章,除了写真人真事,还要进行虚构的训练和材料作文的训练。要提倡根据材料进行描述、整合、分析,提倡进行多种体裁的写作,并将各种修辞手法运用进去。要用恰当的形式,让学生在抒发真情实感时提高思想境界,培养创新精神。
第五、趣味性,即作文命题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命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兴趣。我国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的命题,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
作文命题具备了以上的特征,就能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写作将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正确处理影响作文命题的六个因素
在作文命题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影响作文命题的六个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第一、培养两种意识,即要注意培养师生良好的写作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意识,这为作文命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行作文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写作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实施作文教学的主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具备进行作文教学的观念和志趣。进行作文教学,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做到在人格、心理认知等方面互相尊重,互相补充。作文命题体现了这种品质,依当前作文命题的形式看,一种是他人命题,主要是教材练习题和测验考试题,一种是教师命题,另一种是学生命题,只有将后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师生双边的写作需要。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写作意识就越强烈,作文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
第二、提高两种能力,即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为作文命题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学生要做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吸摄与储存,即在头脑中能够形成许多客观事物的表象。对表象进行整理、加工,包括必要的选择、大胆的组装、合理的搭配,然后通过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通过联想、想象等,在头脑中形成来源于客观事物而又高于客观事物因而能够从本质上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形象或有关观念。
第三、维护两种心理,即要维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可使作文命题取得学生的支持。
学生的思想较少束缚,思维比较活跃,容易产生一些新奇、错误的想法。教师不能因此嘲笑、挖苦学生,对学生置之不理或嗤之以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多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把相信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传达给每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扬作文优势,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同时,还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培养学生写作的勇气,使他们下一次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